小學課件《7的認識》教學設計
小學課件《7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第33、34頁7的認識及練習七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7以內物體的個數,認識7表示的實際意義及序數7。
2.掌握1至7的順序、大小、組成,會讀會寫7。
3.結合插圖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借助學具操作掌握7的組成。
教學難點:
掌握7的組成。
教具準備:
主題圖、計數器、直尺圖、點子圖、小棒、紅、藍色三角形卡片,魚圖印刷體,練習格
學具準備:
小棒、7個三角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從0數到6,再從6倒數到0。
2.對口令:
3.按小組報數,每組第一個學生報1,第二個學生報2再請最后一個小朋友站起來回答:你報的是幾?是本組的第幾個小朋友?你組一共有幾個小朋友?
二、新課教學
1.數數7。
①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問: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小朋友在喂雞)你們在家里會幫家長做事嗎?結合主題圖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看圖數一數有幾只母雞?幾只公雞?一共有幾只雞?能不能分兩次說?(1只公雞和6只母雞,或左邊3只雞,右邊4只雞,或說成左邊6只雞,右邊1只雞等。)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圖里有7只雞,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我們今天就學習7。
②板書7:教師領讀數字7,然后讓學生看教科書第33頁主題圖下面的印刷體數字7。問:7像什么?教師對回答得好的給予肯定,并說明7像鐮刀,是一筆寫成的。
③教師出示7根小棒,看誰數得好,讓學生出聲數。再讓學生擺出7根小棒,教師巡視,好的及時給予表揚。
④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舉出數量是7的人或物的例子,指2-4名學生說一說。
2.教學7以內數的順序。
①出示計數器:請一名學生在計數器上先撥上6顆珠子,問:6顆珠子
再添上1顆是幾顆珠子?6添上幾就是7?教師再演示一遍,讓學生再數一遍。
②出示寫有0-6的直尺圖
,指導學生觀察并回答:
a.直尺的起點是從哪邊開始?用什么數字表示?
b.尺子一共有幾段?(6段)。
c.從0-l是幾段?
d.6前面有幾個這樣的'一段?(6里面有6個一)
e.現在再添上一段,()里應填上什么數?
f.那么從0-7有幾個這樣的一段呢?學生回答后,教師順次指著刻度線上的數,學生順次讀0、1、2、3、4、5、6、7。
g.教師指著直尺圖問:7前面是幾?6的后面是幾?7比6多1,6比7少1,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
h.學生獨立填空:
0246
3.比較6和7的大小。
①出示點子圖。(左邊放6個,右邊放1個)
問:左邊幾個點子?右邊幾個點子?各用數字幾來表示?(學生回答,老師在點子圖下面分別寫6和7)
問:6和7比較哪個數大?哪個數小?6和7中間應該用什么符號來連接?(學生邊回答邊書空<)教師在○中,填寫<。
②交換兩張6和7的點子圖。
問:6和7比較,6小于7,那么7和6比較它們中間該用什么符號?學生邊回答邊書空。同時教師板書7<6,然后齊讀6<7,7>6。
③引導學生觀察,6<7,7>6,說明大于號或小于號的開口總是對著大數。
課間活動。
4.教學7的組成。
①讓學生在桌面上擺出7個△,把它們分成兩堆。問:你能分出幾種不同的兩堆?怎樣分才能既不重復又不漏掉?教師巡視,分得好的給予表揚。
②指名說出不同的分法(說得對的教師給予表揚),教師再按順序演示一遍,邊演示邊板書:
③問:看到這每一組,你還能想到另一組嗎?指名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④練習7的組成。
a.齊讀7的組成。
b.師生對口令,教師說4,學生說3
5.教學基數和序數的含義。
①出示課本第34頁的魚圖,教師按教科書上的要求分步讓學生畫○。
②教師總結:7表示7個的7,也表示第7個的7
③做練習七第2題。先看第一行:問:□里應填什么數,并填寫。再看第二行:讓學生自己想該怎樣填,集體訂正。
6.指導書寫數字7。
①教師在放大的寫字格里寫一個7,讓學生認真觀察教師的寫法,然后教師邊演示邊講解?quot;7是一筆寫成的。
②引導學生書空1-2遍。
③在課本的練習格里描和寫。
三、新課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數字7,7的數法,認識了7以內的順序、7的組成,還認識了7表示幾個和第幾個,還學了7的寫法,這些內容,大家要很好地掌握。
四、課堂練習
1.拍掌填數
126
指一名學生填數,其他的學生拍掌。被指定的一名學生聽到拍幾下就填幾。
2.數字排列游戲。
教師拿出兩組0-7的8張數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隊、女隊進行比賽。要求先按從大到小排列,然后再按從小到大排列,比賽結束后,拍掌鼓勵,為得第1名的隊拍7下掌,得第2名的隊拍6下掌。
3.在練習冊的寫字格里寫一行7,教師巡視,加強個別指導。
4.自讀7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