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莊子.逍遙游》:用寓言和成語故事闡釋莊子的精湛哲學(xué)
(一)
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于老子,大成于莊子”。莊子與老聃并稱老莊,他既是戰(zhàn)國中期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又是卓有成就的文學(xué)家。他的散文體著述《莊子》33篇,以浪漫主義手法,引證或假托古今著名人物的成說,用寓言和成語故事的形式,來闡釋和論證莊子的精湛哲學(xué)。
《逍遙游》是《莊子》內(nèi)篇中的第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是全書的總論。
“逍遙游”釋義:形容精神由解放而得到自由活動(dòng)的情形,也就是當(dāng)一個(gè)人掙脫了功名利祿,權(quán)勢富貴的枷鎖桎梏時(shí),人的精神活動(dòng)與道融合為一,而臻于逍遙自在的境地。
無論是蟬或麻雀,或是飛高到九萬里的鵬、從北海游到南海的鯤,以及御風(fēng)而行的列子,它們都需要風(fēng)力而不自由。惠子與莊子的“有用”與“無用”對話,說明“出世”不為世所用才能優(yōu)游自在。
《逍遙游》文中大小及有用與無用,意即天地之間,事物有極小大之致;有的物有用,有的物無用,正如人的修養(yǎng)有高低深淺之別一樣,只要物盡其性,便是逍遙和自由。
莊子追求一種自由人生觀,萬物一體,忘卻物我界限,擺脫束縛,無所“待”(憑借)以游于無窮,并達(dá)到“無己、無功、無名”的最高精神境界。此是《逍遙游》全文都在闡釋的主旨要義。
這也是道家思想與儒家學(xué)派"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信仰的應(yīng)世觀截然不同之處。
(二)
《莊子》33篇散文中流傳至今的成語與寓言故事共有200多條,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和寓言就出自《消遙游》這篇經(jīng)典中,如鯤鵬展翅、鵬程萬里、越俎代庖、河漢斯言、吸風(fēng)飲露、塵垢秕糠、大而無當(dāng)、往而不返、偃鼠飲河、不近人情、大相徑庭、心智聾盲、夏蟲朝菌、綽約多姿、斷發(fā)紋身、跳梁小丑、中規(guī)中矩、一飛沖天、扶搖直上、凌云之志等。
1、鯤鵬展翅:“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今譯:“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作鯤。鯤的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作鵬。鵬的背,不知道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
這是莊子通過奔放新奇的浪漫主義情調(diào)抒寫出來的寓言。
2、鵬程萬里:“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今譯:“《齊諧》這本書,是記載怪異之事的。《諧》書上說:當(dāng)鵬遷往南海的時(shí)候,水花激起達(dá)三千里,翼拍旋風(fēng)而直上九萬里高空,它是乘著六月海風(fēng)而去南海的,到達(dá)后才歇息下來。”
莊子想象豐富的寓言給后世文人以無窮的啟發(fā)。
3、越俎代庖: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今譯:“廚子雖不下廚,主祭的人也不能越位去代替他來烹調(diào)。”
庖人,廚工、炊事員,庖,本意指廚房,此處引申為烹飪之事;“尸祝”,太廟中主持祭祀的官員。
后來多比喻越出自己的職責(zé)范圍,去替別人處理事情。
4、漢河斯言:“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dāng),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
今譯:“肩吾問連叔說:我聽接輿談話,言語夸大不著邊際,一發(fā)議論便不可收拾。我驚駭他的言論好像銀河一般漫無邊際。”
此喻言論夸張荒誕。
5、吸風(fēng)飲露:“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今譯:“在遙遠(yuǎn)的姑射山上,住著一個(gè)神人,肌膚有若冰雪一般潔白,容態(tài)有如處女一般柔美;不吃五谷,吸清風(fēng)飲露水;乘著云氣,駕馭飛龍,遨游于四海之外。”
寓言描寫神人能斷絕飲食,不食人間煙火。
6、塵垢秕糠:“是其塵垢秕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今譯:“它的塵垢秕糠,也可以造成堯舜,他怎么肯紛紛擾擾以俗物為務(wù)呢。”
此言用姑射之山這個(gè)神人的塵垢糟粕,都能把儒家理想中的圣人堯舜等鑄成出來。此言顯有揚(yáng)道家抑儒家之意。
7、大而無當(dāng):“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dāng),往而不反。”
今譯:“肩吾問連叔說:我聽接輿談話,言語夸夸其談不著邊際,一發(fā)議論便不可收拾。”
后來成語意為,雖然大,但是不合用。
8、往而不返:”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dāng),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今譯:“肩吾問連叔說:我聽接輿談話,言語夸大不著邊際,一發(fā)議論便不可收拾。我驚駭他的言論好像銀河一般漫無邊際;和常理差別太大,不合世情。”
即此言無法印證。
9、鼴鼠飲河:“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今譯:“鼴鼠到河里飲水,所需不過滿腹。”
鼴鼠常穿耕地中行,好飲河水。此處言鼠飲河水,只需要喝飽了就足夠了,河水雖然多,對他亦無用處。
10、大相徑庭:“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今譯:“我驚駭他的言論好像銀河一般漫無邊際;和常理差別太大,不合世情。”
逕是門外的小路,庭,庭院之中。言路徑與門庭不對稱、不和諧。意即接輿所言荒誕且沒有依據(jù)。
11、不近人情:“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今譯:“我驚駭他的言論好像銀河一般漫無邊際;和常理差別太大,確實(shí)是不近世情情理。”
此成語后來意為不合符人的常情,或指性情或言行怪癖。
12、心智聾盲:“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
今譯:“連叔說:當(dāng)然啦。盲人無法和他共賞文采的美觀;聾者無法和他聆聽鐘鼓的樂聲。豈只是形骸有聾有盲嗎?心智也有的啊。”
此言是連叔說肩吾,在智力方面也是好像和耳背者(聾子)或盲人一樣。
13、夏蟲朝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今譯:“朝生暮死的蟲子不知道一天的時(shí)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一年的光景,這就是小年(短壽)。”
此言靈龜、椿木之能長壽,夏蟲、朝菌之能短壽,這些都是自然作為,而非外因能夠改變的。
14、綽約多姿:“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今譯:“(神人)肌膚潤白有若冰雪,容態(tài)柔美有如處女;不食五谷,吸清風(fēng)飲甘露;乘著云氣,駕馭飛龍,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精神凝聚,使物不受災(zāi)害,谷物豐熟。”
此言堯既見神人,其心于是遠(yuǎn)游塵世外,忘記了自己的天下。
15、斷發(fā)紋身:“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fā)文身,無所用之。”
今譯:“宋國人到越國去販賣帽子,越人剪光頭發(fā),身刺花紋,用不著它。”
宋為殷后,受儒家影響大,人民多講禮儀,故宋人認(rèn)為帽子為有用之物,便往越國去銷售。
16、跳梁小丑:“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機(jī)辟,死于罔罟。”
今譯:“(貓和黃鼠狼)卑伏著身子,等待出行的小動(dòng)物,東西跳躍掠奪,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機(jī)關(guān),死于網(wǎng)羅之中。”
此言見巧便逐物者,自陷于網(wǎng)羅之中。
17、中規(guī)中矩:“吾有大樹,人謂之樗(音chu)。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涂,匠者不顧。”
今譯:“(惠子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人們都把它稱作樗(一種落葉喬木,木材粗劣的樹)。它的樹干木瘤盤結(jié)而不合于繩墨,它的小枝彎曲而不合規(guī)矩。生長在路上,匠人都不看它。”
此言樗樹主干和旁枝材質(zhì)不好且多彎曲而不平直,不能用于制造木器。
此外還有“一飛沖天”、“扶搖直上”、“凌云之志”等成語(來源于鯤鵬展翅、鵬程萬里的章節(jié)中)
(本文為原創(chuàng),參考《中國哲學(xué)史》、《先秦文學(xué)史資料》、《中國人性論史》、《莊子今譯今注》,圖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勿洗水、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