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救出的小孩是誰卻鮮為人知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流傳至今,歷史悠久,它的價值影響深遠, 不僅是中華傳統經典的歷史故事,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更是培養兒童道德素養的重要媒介。
在司馬光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他跟幾個小伙伴在鄰居家后院玩耍,嬉笑打鬧,玩得不亦樂乎,小孩們殊不知危險正在悄然來臨。
有一個淘氣孩子,爬到一口大水缸上,結果一不小心,失足掉進了水缸,在北宋時期,家庭為了防止火災,大缸里面都盛滿了水,以防不時之需,小孩在水里撲騰起來。
水缸很深,孩子又小,眼看小伙伴就要被水淹沒了,其他的孩子都嚇傻了,有的孩子嚇得大哭起來,有的孩子嚇得去找大人了……。就在此時,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通過司馬光的砸缸行為,水涌出來,小伙伴因此得救了。
聽到喊叫聲的大人們也在這時趕了過來,在小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聲音中,弄清楚了事件發生的經過。大人們紛紛贊賞司馬光的機智聰敏,那么這位被救出的小孩到底是誰呢?
原來被救出的小孩叫上官尚光,上官尚光原名叫上官尚,他與司馬光從小一起長大,兩人互為發小,一起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他之所以把名字改為上官尚光,是因為感激司馬光砸缸救他一事。
上官尚光的家境十分優越,他們家是光州地區有名的富裕家庭,他自己也是有名的富二代。從上官家族現存的族譜中也可以找到他被救的記載,上官尚光經過商、做過官,但因為官場失意,后來干脆回老家當了教書先生,來回饋家鄉。上官尚光回鄉后,感念當年司馬光的救命之恩,還特地建了一座亭子,名曰“感恩亭”,現存于光山縣城西上官崗村。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