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會民間故事大全在線閱讀¥30¥30中國民間故事小腳丫彩圖注音版故事書兒童幼兒書籍小學生必讀 中國民間故事京東好評率100%無理由退換中國民間故事小腳丫彩圖注
幾乎所有人都聽過“白蛇傳”、“牛郎織女”、“梁祝”、“孟姜女哭長城”……這些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吧?
這些故事不僅陪伴著現在的孩子,也曾哺育了千百年來無數的華夏兒女。因為這些故事,人們擁有了共同的家園。
也是因為“故事”的流傳,人們的聯合也不斷保留下來,從而形成了一種比較固定的行為和思考模式,即“文化”的一種表現。
今天,格子醬講繪本就為大家精選6篇民間故事,喜歡就轉發、收藏下吧
1、民間故事大全《黃道婆》
元朝時候,松江一帶種了許多棉花,但老百姓還是缺衣少布,為什么呢?原來這時,人們紡織棉布要先用手把棉籽剝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手指甲都剝得脫落了,也剝不出多少來。這時,有一位黃道婆,從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學習了一手很好的紡織本領,她下決心要改革家鄉的紡織技術,使鄉親們生活得更好些。
黃道婆請來了一位老木匠,根據崖山人民用兩根細長鐵棍轉動,軋去棉籽的方法,設計出了木制手搖軋棉車。這種軋棉車,是靠兩人手搖,一人下棉籽,又干凈又省力,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有了軋棉車,還是用原來的小竹弓來彈棉花,還是慢呀!黃道婆又去找彈棉花的師傅,商量改革彈棉工具。改革出來,就是今天我們偶爾能見到的4尺多長的木制繩弦大弓。這樣,紡織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老百姓也能穿上各種各樣、五光十色、美麗鮮亮的棉布衣服了。
2、民間故事大全《佛跳墻的由來》
“啟壇葷香飄四鄰,佛聞棄撣跳墻來。”
從上面的詩句您就會知道“佛跳墻”這個名菜其所以名聞天下的原因了。它可謂集中國烹飪技術之大全,集山珍海味之大全,其原料有海參、魷魚、乾貝、魚肚、魚唇、雞、鴨、豬肚、香菇、蹄筋、筍尖、火腿、鴿蛋等。加工烹調過程要求極其嚴格,首先根據各原料的情況分別蒸煮好,然后配上佐料冰糖、姜、蔥、桂皮、福建老酒、茴香。裝入壇中,蓋上荷葉,再用玻璃密封。以旺火燒開后改文火煨之。要求達到爛而有形、味中有味、香留齒墻。
“佛跳墻”原名“福壽全”,為福州老牌“聚春園”所創,說起來還有一段有趣故事。
從前有一個富翁攜帶全家男女老少前來聚春園。一是慕其名,二是為了顯示闊綽,點了所有的名菜。廚師便來了一個兩全俱美的辦法,考慮到將全部名菜上完肯定吃不了,而采取每菜一小點,合起來煨在一起端到桌上。老富翁一看竟是一盆大雜燴,怒責酒家。但酒家的掌柜是一個小伙子,聰明伶俐,有隨機應變之才。便說:“老先生一臉福像,真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現在全家團圓,子孫滿堂,真為‘福壽全’也,故借此名菜獻上以祝賀先生。”富翁聽之大喜,食之果然大開胃口。如是便到處夸獎此菜,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很快就傳遍了神州大地。
幾名秀才也慕名到聚春園來訂了“福壽全”,去野外聚餐。既是春游,也是吟詩會。但是菜冷了,只有用火煨熱。因而渾香飄溢,飄進了田野,飄進了寺院,飄入了僧人的肺腑。寺里的僧人禁不住誘惑而偷偷跳墻出寺,和秀才們共享美酒佳肴。一觴一詠,情盡樂極。一秀才吟出:“啟壇菜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而使“福壽全”改為“佛跳墻”沿襲至今。這個名菜之名可謂貼切之致,恰到好處。
3、民間故事大全《莫干山》
春秋時,吳國境內有座高山,山腳下有一對鑄劍的夫妻,男的叫干將,女的叫莫邪。他們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莫干。干將、莫邪日夜辛勞,千錘百煉,用自己的心血鑄出了一對削鐵如泥的雌雄寶劍,雄劍叫“干將”,雌劍就叫“莫邪”。可是這個消息傳到貪婪的吳王耳中,他派人搶走了“莫邪”劍,還把干將給殺了。
莫邪強忍著巨大的悲痛,含辛茹苦地把莫干撫養長大,并傳給了他一身好武藝。到了莫干16歲那年,莫邪拿出“干將”劍,淚流滿面的對莫干講述了他父親被害的經過。莫干聽的心如刀絞:“娘,我一定要替爹報仇!”他佩上“干將”劍,拜別母親,上路了。莫干來到姑蘇城,正巧吳王在武場上看人比武。莫干大喝一聲:“暴君,拿首級來!”揮動“干將”劍刺了過去。吳王吃了一驚,急忙抽出“莫邪”劍向莫干拋去。只見兩道白光在空中閃耀,忽然并作了一道白光,從空中筆直飛落下來。青光一閃,吳王的首級滾了下來。
莫干報仇雪恨后,回到家鄉,但是莫邪已經死了。莫干含淚埋葬了母親,并用這套雌雄寶劍來陪葬。后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取名為“莫干山”。
¥30中國民間故事小腳丫彩圖注音版故事書兒童幼兒書籍小學生必讀 中國民間故事京東好評率100%無理由退換¥96購買4、民間故事大全《神農嘗百草》
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子,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時侯,人們經常因為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決心嘗遍所有的東西,好吃的放在身邊左邊的袋子里,給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子右邊的袋子里,作藥用。
第一次,神農嘗了一片小嫩葉。這葉片一落進肚里,就上上下下地把里面各器官擦洗得清清爽爽,象巡查似的,神農把它叫做“查”,就是后人所稱的“茶”。神農將它放進左邊袋子里。第二次,神農嘗了朵蝴蝶樣的淡紅小花,甜津津的,香味撲鼻,這是“甘草”。他把它放進了右邊袋子里。就這樣,神農辛苦地嘗遍百草,每次中毒,都靠茶來解救。后來,他左邊的袋子里花草根葉有四萬七千種,右邊有三十九萬八千種。
但有一天,神農嘗到了“斷腸草”,這種毒草太厲害了,他還來不及吃茶解毒就死了。他是為了拯救人們而犧牲的,人們稱他為“藥王菩薩”,人間以這個神話故事永遠地紀念他。
5、民間故事大全《伯樂薦人》
春秋時,秦穆公是五霸之一,乃是能控制世局的杰出人物。
有一次,秦穆公問伯樂:“你是天下第一等相馬的人,有沒有可以繼承你的子弟?”伯樂微笑:“我的兒子一個個都是平凡庸俗的人,恐怕沒有鑒賞天下良馬的能耐,大概只能稍稍辨識馬的好與壞罷了!因為好馬能筋骨辨別出,但是“天下的馬”的相法卻是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令人無法捉摸,我那幾個笨兒子,是沒有這種知馬的功力啊!…不過我知道有一個名叫方九皋的人,有鑒賞馬的特殊力能,超過我很多。他的個性淡泊,常常替人做工或是自己砍柴為生,但是他特別喜歡相馬。要是您不嫌棄的話,我很樂意為你引見這個人。”
穆公聽了,非常高興,馬上對伯樂說:“我正需要這樣的人才,就請先生為我引見,越快越好。”穆公接見方九皋后,就命令他出去尋找天下的良馬。過了三個月后,方九皋才回來見穆公,穆公問他說:“先生找到的是什么樣的馬啊?”
方九皋愣了一下,才說:“嗯…!是匹黃色的雌馬吧?”
穆公帶著侍衛去看了看,結果馬廄中站的不是黃色的雌馬,而是黑色的雄!穆公覺得非常失望,馬上把伯樂叫來問:“你推薦的方九皋并不像你所說的那么好,而且還有點笨笨的呢!甚至連馬的色澤、雌雄都分不清楚,那里有什么不能去認識‘天下的馬’呢?”
“其實您批評方九皋不認識馬的地方,正是他識馬的才能啊!他所看到的是一匹馬內在的美好才能,而不是外在的形態。他的相馬法是超越馬的軀殼,直接認識本質的高妙境界啊!”伯樂說。
果然,方九皋帶回來的馬,經過審試后,證實是匹超越群馬的‘天下之馬’!
6、民間故事大全《孟姜女哭長城》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準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彩,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后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一鎖,硬把范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里干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么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于,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墻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后,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范喜良嗎?”民工說:“有這么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尸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于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更多有趣的睡前故事推薦
二年級神話故事大全文字版
兒童中文繪本故事推薦
小學必讀繪本故事書單推薦
故事會兒童睡前故事文字版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