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封聲|如何實現國潮出圈?在于講好中國故事
文/周琴
2023年,國潮無疑是一個熱詞。新國潮消費崛起,并逐漸滲透到文化、影視、游戲、科技等領域。數據顯示,近十年,“國潮”搜索熱度十年上漲528%。年輕群體成為國潮傳播的重要推動力和主力消費人群。“國潮”消費的興起,是當下時尚領域的消費升級和文化自信的體現。
不過,在國潮風興起的同時,也不乏出現為了國潮而國潮的跟風之舉,比如只簡單的運用漢字、祥云圖案,中國畫等元素,就以國潮自居,這樣淺嘗輒止,其實浪費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根基,也難以達到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難以出圈。
國潮如何能出圈?從《唐宮夜宴》《國家寶藏》等傳統文化節目驚艷大眾,故宮、敦煌等國潮文創IP煥發新生機,EDG奪冠、國產游戲《原神》收獲來自全世界玩家的喜愛等不難看出,“出圈”的深層次原因,是在根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講好中國故事。
在大熒幕上,近幾年國內出現了諸如《大魚海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叫好又叫座的國漫電影,這一類取材于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在畫面上著力描繪中國古典美、并與中國傳統價值觀相符合的影片,能很快擊中觀眾內心,引發共鳴。今年,電影《白蛇2:青蛇劫起》上映, 新技術讓傳統故事煥發新活力,破5億的票房,也是國潮出圈的有力證明。
在電視熒屏上,不少節目也在做講好中國故事的探索。《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時節奇妙游》的受歡迎自是不必說。文博探索類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讓冰冷的文物“活”了起來。就在12月24日晚,廣東衛視《國樂大典》第四季開播,70名國樂手馳騁“國樂之城”,在創作中碰撞出更多“國潮”的可能性。節目探索以國樂講述中國故事,助力實現國樂文化從“入圈”到“破圈”再到“擴圈”,讓人期待。
但凡是潮流,總會有潮起潮落。要讓國潮被大眾長久的喜歡,并實現出圈。重點還是要將好的創意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講好中國故事,以激發大眾興趣點的方式呈現和傳播,滿足年輕人自我表達的欲望。最終年輕人在追逐文化“潮流”的過程中,尋找到“精神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