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精選(5篇)
1.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西王母
在上古神話中,王母娘娘被稱為“西王母”。古書《山海經》中描述了西王母的形象:“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就是西王母樣貌雖然像人,但卻長著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齒,很會用像野獸一樣的聲音吼叫呼嘯,蓬散的頭發酷似不吉利的戴勝鳥頭上醒目的羽冠,是上天派來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殺的神,居昆侖山中。東漢末年,道教興起,把作為上古神祗的她納入道教神話體系,并且逐漸演變為高貴的女神。在之后的許多中國古代著作中,她開始成為天上的女王,人類幸福和長壽之神,還傳說她擁有能使人長生不老的神藥,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為偷吃了她的神藥而飛到月亮上的。道教把王母娘娘的地位抬得很高,為道教的女神,與東王公分別對男女神仙進行管理。
2.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千年應龍
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根據《述異記》的描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并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所以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征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只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3.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共工觸天
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領蝦兵蟹將,向火神發動進攻。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水神共工命令相柳和浮游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里傾去。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云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大水瀉千里,哪里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卷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游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向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先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這場大戰。之后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跡,大地重回正常。
4.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糊涂國王養龍
傳說夏朝的時候以往有一個國王,名叫孔甲,是個荒唐無道的國王,平時就喜歡吃喝玩樂、打獵、養寵物。當時孔甲喜歡養龍,也不明白他從哪里弄來一雌一雄兩條龍,可是他自我并不懂得如何飼養他們,正在發愁的時候,一個名叫劉累的人,據說以往學過養龍術,自告奮勇地跑到孔甲那里自吹自擂,巴結逢迎,并且保證把龍養得又肥又壯。孔甲是個糊涂國王,竟然相信了,于是封他做了養龍的官,并賜給他“御龍氏”的名號。然而劉累雖然在豢龍氏那里學了幾天養龍術,卻并不精通,沒過多久,其中一條雌龍就被他養死了。可是劉累居然一點也不害怕,還叫人把那條雌龍剔甲剖腹,剁成肉醬蒸熟了送給孔甲吃,只說是自我打獵得來的野味,孔甲吃了,大加贊賞。可等到孔甲要看龍的時候,卻僅有一條精神萎靡的雄龍,孔甲幾次追問之下,劉累支吾可是去,于是連夜逃到魯縣躲起來,再也不敢露面。孔甲盛怒之下找不到劉累,只好作罷。之后孔甲又找到一個叫師門的人,是個真正的養龍高手,據說他經常拿桃李的花當飯吃。他來了之后不久,那條病怏怏的雄龍就變得精神抖擻,容光煥發起來,表演的時候,那種盤曲夭矯的雄武姿態看得孔甲手舞足蹈。孔甲對師門的養龍術十分滿意,又賜給他許多的金銀財寶。然而,師門是個耿直的人,在養龍這件事上,他不喜歡孔甲那些無知的甚至愚蠢的言論,所以常常跟孔甲發生爭執。師門不像劉累,凡事都順著孔甲,從來不敢抗命,恰恰相反,師門那些毫不留情的批駁常常讓至高無上唯我獨尊的孔甲十分難堪。孔甲養龍本來是為了娛樂,哪明白竟然常常弄得一肚子怒火,孔甲已經越來越不能忍受了。一次,當師門又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毫不留情地批駁了孔甲那些可笑的言論時,孔甲再也忍不住滿腔的怒火了,他一下子大發雷霆,叫人立刻把師門拖出去砍頭。師門回過頭來對著孔甲哈哈大笑,說:“沒用的,砍了我的頭也沒用,你輸了,徹底輸了!”說完毫無懼色地跟著衛士走出去了。師門的頭被砍下來之后,孔甲怕他的鬼魂作怪,便叫人把他的尸首埋在荒郊野外。誰明白尸首剛埋下,忽然狂風大作,驟雨傾盆,附近山野的林木都燃燒起來,熊熊大火直沖云霄,附近的村民都趕來救火,可是怎樣都撲不熄滅。孔甲站在城樓上看見城外火光沖天,心里也很害怕,只好親自到城外去向被冤殺的師門祈禱,請他不要再作怪。果然,火勢漸漸小了,眼看就要完全熄滅。孔甲這才安下心來,坐上車子就回王宮了。誰明白到了宮門前,衛士打開車門一看,孔甲直挺挺地坐在車上,原先早已經死了。
5.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河東羊肉泡饃
山西運城地區傳統的秋冬風味小吃。說起河東羊肉泡饃的起源,還有一段與千古名將關羽相關的傳說。相傳東漢末年,解州城里住著一個人稱“熊虎員外”的惡棍,勾結官府,仗勢欺人,橫行鄉里。他為了調戲婦女,命家丁把解州城里所有的水井全部填平,只留下他家一口井,讓全縣城里的人都到他家那口井里擔水,并要求汲水者必須是年輕媳婦或姑娘。這事傳到常平村馮賢(關羽原名)耳中,馮賢不禁大怒,當即把刀子磨得快快的。五月十三那天,一大早便揣了兩個餅子跑進解州城,街上只有一個賣羊湯的小販,于是他取了一只大碗將餅子掰成小塊放入碗中,又讓小販舀了些羊湯泡著餅子狼吞虎咽吃了個精光。吃飽后他怒氣沖沖來到熊虎員外家,殺了熊虎員外,隨即跑到異地躲了起來。解州百姓為感謝關羽為民除害,于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三這天,家家戶戶殺羊煮肉,吃羊肉泡饃。到了明、清兩代,河東的解州、北相、夏縣等地都有不少專營羊肉泡饃的攤店,相互競爭,使羊肉泡饃技術日臻完美。運城羊肉泡饃各具特色,出現了解、相、夏、津四大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