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iPad不是喬布斯造的-流行·視覺
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現年44歲、擔任蘋果首席設計師長達14年的家伙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英國人。一直以來,他都隱藏在蘋果嚴密的保密文化里,以至于很多自稱是“蘋果控”的人還誤認為iPad是喬布斯做出來的。
日本武士刀“磨出”iPad2
沒幾個西方人見證過日本武士刀的鍛造過程。為了打造獨一無二的刀片,鋼材被數千次反復折彎以創造更加堅硬的表層和更加柔軟的內核———這讓刀子驚人地鋒利,并且比任何西方造的劍更加不易折斷。一旦刀片完成,將會被打磨得如同鏡子般光滑。這個精心制作的過程要花去幾個星期的時間。漫長和艱苦的制作步驟將金屬的潛能推到了極限,這恰好就是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伊夫想要親眼看到這一過程的原因。
當蘋果得知他們的設計天才坐了14小時的飛機去會見一位日本著名武士刀工匠時,沒有一個人會感到吃驚。那天,留著短發、滿身肌肉的伊夫整整一夜都在觀察工匠鑄刀。
最近,蘋果公司發布了他最新的技術創造———iPad2。伊夫傾向于一遍又一遍地制作同一款產品。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金屬和硅不斷被雕刻,直到產品比上代薄了三分之一,這和打磨武士刀的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
喬納森•伊夫以其對細節的執著而著稱。當蘋果老板喬布斯在上世紀90年代末要求他創造一種有多彩外殼且廉價的CRT電腦(這將是第一臺iMac)時,伊夫在一家糖果工廠待了數小時以獲取色彩靈感。最終他通過這些色彩成功告訴世界,這不僅僅是一臺用于工作的設備,也是用來娛樂的。
“英國失去了一位天才”
關于喬納森•伊夫的報道和資料少得可憐,就連僅有的公開演講,他的談話也嚴格限制在預先設定好的范圍里。
伊夫1967年生于英國埃塞克斯郡,但隨后他們家就搬到了斯塔福德郡,伊夫是在那里長大的。他的父親是一名設計和工業技術教師。這對伊夫顯然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他進入沃爾頓高中念書時,老師們就發現他是一個出色的制圖員和設計達人。“他性格堅定,做事毫不猶豫。”沃爾頓高中退休教師約翰•海頓回憶。
學生時代的伙伴記得這個健壯、黑發的謙虛少年,當時伊夫在學校里曾是一名英式橄欖球員,以及不太如意的搖滾樂手。伊夫所在的校橄欖球隊隊長艾倫說:“伊夫是一個溫和的巨人。他非常謙遜,但勇于擔當,對球隊來說十分重要。他曾是主力前鋒,我從未見過他逃避挑戰。”
在英國紐卡斯爾理工大學學習時,伊夫的天賦和能力就展露出來。“他對工作的執著態度令人難以置信,”講師史密斯回憶,作為一名學生,他異常敏銳和勤勉,從來都不僅僅是做做樣子。史密斯對伊夫后來離開英國去美國工作感到很遺憾。
同樣對伊夫的離開感到遺憾,甚至是難堪的還有克里夫•格林爾,他是伊夫從紐斯卡爾理工大學畢業后第一個雇用他的人。“我們失去了一個偉大的天才,”格林爾說,“我們創立自己的咨詢公司———Tangerine,幾乎就是為了雇傭喬尼(伊夫喜歡別人這么叫他)。如果非要讓我說清失去他的原因,那發生在赫爾的事就不能不提。”
伊夫在Tangerine時,和一家衛浴安裝公司有一份合約,為其設計一款馬桶。伊夫向客戶提出了一個很棒的設計創意,但卻被對方批得體無完膚。“這太蠢了,英國在那時失去了喬納森•伊夫。”
那時,Tangerine受雇為美國的蘋果公司做一些設計,這給了伊夫一條“出走”路線。“一天喬納森要求去享受一下加州的陽光,盡管那時那里是冬天。當他回來時,面帶笑容,之后我才知道,蘋果為他提供了一個工作。蘋果和伊夫很合拍。他們工作非常努力,他也是。這可不是數小時的工作,而是連續數周數月為項目工作。”
喬布斯是伯樂
伊夫在蘋果的職業生涯有個很不好的開始,“Mac控”網站編輯林達•卡尼說:“蘋果將他請到加利福尼亞,并告訴他一切都會很棒。但公司食言,伊夫獨自在一間地下辦公室完成工作。他創造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數百件模型充滿了地下室。但卻沒有一個被制造出來,沒有人注意到他或者他的作品。他感到非常挫敗。”
這段糟糕的時期持續了3年時間,正當伊夫考慮回國時,他遇到了自己的“伯樂”。1997年,喬布斯在闊別12年后回到蘋果。他參觀了位于蘋果園區街對面的設計部。“喬布斯走進來,看著伊夫設計的所有令人驚訝的模型說,‘哦上帝,看看我們有些什么!’”卡尼說。
喬布斯很快把伊夫從“冷宮”中救出,并將全體設計師轉移到蘋果園區的一棟大樓里,還為他們配備了最先進的工作設備,同時加強了蘋果的安保,將設計工作室封閉起來以防泄密。工作室內甚至配備了一個私人廚房,這樣設計師就不會因為在公共餐廳吃飯時討論本行而走漏先機了。
作為回報,1998年,伊夫為喬布斯設計出了擁有完美曲線和半透明外觀的iMac———它與市場上其他產品完全不同。不過,即使當時iMac對顧客產生了很大吸引力,但這遠遠達不到喬布斯對于完美的標準。好在最初的失敗并沒有持續太久,2001年第一款iPod播放器發布時,伊夫和喬布斯終于成功建立起蘋果如今為人們所追捧的時尚前衛的品牌風格。此后,伊夫不斷為蘋果創造著神話,從改進版iPod,到iTouch、i?鄄Phone和iPad,他幫助蘋果公司從一個二流的流行產品廠商變成銷售額遠超谷歌和微軟的世界第二大公司。
幕后靈魂人物依舊低調謙遜
現在的喬納森•伊夫對于蘋果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但和蘋果掌門人喬布斯不同,伊夫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身價數億美元的他一直保持著低調和謙遜的作風。“伊夫看起來像一個理著平頭的暴徒,但卻是你見過的最和藹最有禮貌的人,而且言談輕柔。他謙虛地將取得的成就歸功于他的團隊。”
每天早晨,伊夫開著他的黑色賓利轎車離開位于舊金山山頂的家,前往蘋果公司上班。而他的實驗室,可以說是蘋果的圣地,同時也是最隱秘的地方。伊夫和他的團隊遵循著一種漸進式的工作模式,他們勇于嘗試各種新事物。一個蘋果高級主管記得他第一次參觀工作室的情景:“他們研究各種瘋狂的材料,甚至很多都是技術尚未成熟的。”但伊夫并不懼怕失敗,“相反,我們團隊的特質之一就是期待出現錯誤,”他曾這樣說道,“這是求知欲的體現,是探索的意義。我們為由于錯誤而發現新的事物而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