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的“弓魚”-新知探索
我國閩浙一帶,有一種獨特的保存活魚的工藝。用一根繩子,一頭穿過魚鼻扎牢,另一頭綁住魚尾,用力把繩拉緊讓魚成弓形,經過這樣捆綁后的魚,當地人叫“弓魚”。據說經過這種簡單方便的處理,能讓離開水的魚,冬天存活四到五天,夏天存活一到兩天,還能除去魚肉的泥腥味。
一名記者不相信有此事,就咨詢了中科院的魚類專家。專家也覺得不可思議,于是倆人決定來個實地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
這天,專家和記者來到了福建省建甌市,在一條小河邊上,倆人請一個當地漁民協助他們來做個實驗。專家選了10條常見的胖頭魚,其中5條隨便地放在草地上當作是“自由魚”,另5條讓漁民捆綁成“弓魚”。“弓魚”綁好后則掛在樹上,一動也不能動,只是張著大嘴。下午2點鐘實驗正式開始。剛開始時,那5條“自由魚”還能活蹦亂跳的,到了晚上8點,6個小時過去了,那些“自由魚”已經沒有生命跡象了,而掛在樹上的5條“弓魚”依然體表濕潤,像剛出水的樣子。到了第二天的上午9點,19個小時過去了,再看那些“弓魚”,除了體表有些干燥以外,有些仍然堅強地活著。至此,記者才相信了離開水后的“弓魚”確實能存活得更長些。
專家給出的解釋是:把魚綁起來,限制它的自由,能節省它亂動時的能量消耗,但最主要的是綁起來的“弓魚”嘴和鰓始終是張開的,有利于呼吸;那些草地上的“自由魚”,呼吸時要張嘴和動鰓,這對魚來說,在水里是很輕松的事,而在“艱苦”的陸地上則要消耗很大能量,所以用不了多久,就會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