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的易中天-成功之鑰
央視于今年3月21日晚間11時30分開播了一檔名為《一起聊聊》的民生類文化訪談節目,特邀著名學者易中天為主持人。當晚節目的主題是《趁青春,折騰吧》,嘉賓都是畢業后準備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他們最為關切的問題是,如何定位自己的青春年華。對此,易中天開門見山地說:“我必須提醒所有年輕人,你可以背水一戰,你可以置于死地,但是我作為一路坎坷走過來的一個人,有責任講出這樣一句話來:并非背水一戰都能勝利,也有淹死的;置于死地未必都能后生,這個話不說到,就叫作不負責任。”接著,他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的一段殘酷經歷:1965年,易中天18歲,剛從武漢市某高中畢業,因為看了一本蘇聯小說,薇拉·凱特琳斯卡婭寫的《勇敢》,小說寫的是蘇聯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一批共青團員到西伯利亞重新建設一個新的城市叫共青城。這本小說讓易中天熱血沸騰,加上那時候的作家夢,發誓到了那里也要寫一部中國的《勇敢》,便于當年9月報名參加了新疆建設兵團,然后唱著歌登上了西去的列車,還帶著永遠做不醒的文學夢,被分配到了夢寐以求的農八師共青團農場。“十年以后我后悔了,我真的后悔了,我在那個地方待不下去了。我覺得那些什么當中國的薇拉·凱特琳斯卡婭,寫什么中國式的《勇敢》,建設中國什么的共青城,全是不可能實現的黃粱夢,所以我離開了那個地方。”
易中天真誠地對嘉賓們說:“生活很殘酷,我也必須把這種殘酷告訴大家。我們過去總是講什么要解放全人類,你自己肚子都吃不飽,還要去解放全人類,我認為這是非??尚Φ氖虑?。我還告誡大家,在愛全人類之前,先愛自己的媽媽;在愛媽媽之前,先愛自己?,F在的社會,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那樣整個社會自然就會很和諧。”
隨后,易中天就這期節目接受了媒體采訪,記者問他:“節目里你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故事。都說青春無悔,可你說對自己當年選擇的10年兵團生活后悔了,為什么?”
易中天直言不諱:“我也聽到了許多父母對節目的反響,他們說,看了節目后對子女的自主創業改變了看法。作為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對年輕人說話要負責任。我跟他們講,你可以選擇,年輕有資本,來日方長。但你要做好思想準備,你會遭遇很多困難挫折,會后悔,你自己選擇的經歷自己要埋單。而另一方面,所有的挫折、所有的閱歷都是財富,你也不會白折騰。
“我覺得,中國現在需要的不是什么成功學,而是挫折學、失敗學,要不為什么那么多孩子遇到一點點挫折動不動就自殺了?你首先要告訴孩子們,你沒什么了不起,你摔個跟頭也沒什么了不起,這樣他們的心理才會健康起來。”
一張刻薄的嘴,一顆慈悲的心——這是節目嘉賓們對易中天的評價,而他關于“接地氣,說人話”的節目開播詞,則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這一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