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飛揚的宋朝人-新知探索
強盜詩人
布衣詩人楊樸性格怪僻,常獨自騎驢到郊外游賞,見到草木茂盛處,便翻身下驢,趴伏在草叢中冥思苦想。如偶得妙詞佳句,便會突然一躍而起,路人常因此受到驚嚇,還以為遇到了強盜。
聊以效顰
郭忠恕身體特異,盛夏酷暑時,身上一點汗也不出;隆冬嚴寒時,則喜歡鑿冰沐浴,洗完后,身旁的冰全都融化了。其為人放蕩不羈,不與俗人為伍,喜歡游歷,喜歡縱酒,還喜歡稱呼別人為貓。宋太宗趙光義聽聞其名,便召他入京,在內侍竇神興處當差。郭忠恕留著一把長胡須,一天晚上忽然全部刮去,竇神興不解,問其故,回答說:“聊以效顰。”
蟲蓋魚
有次范仲淹在河邊行走,想撈兩條魚來吃,隨從說:“這里的水不好,里面有蟲子,魚是人們常說的‘蟲蓋魚’。”范仲淹說:“不礙事,蟲子我也能吃。”
胡餅爐危機
尹洙性情偏執,氣量狹小,在洛陽時,有次與歐陽修、梅堯臣等人一起游嵩山,尹洙無意間說了句:“游此山應該帶著胡餅爐來。”意思是搞搞野炊啥的。結果遭到眾人反對,都說游山是為了享受自然,要隨意才好,帶著胡餅爐算怎么回事?豈有此理!群起而攻之。尹洙自知失言,又在眾人的圍攻下無法辯駁,急得用手扼住自己的脖子,大叫道:“你們敢再說。”最后諸公苦苦相勸,尹洙才放手。
擇婿的標準
米芾有潔癖,為女兒擇婿時,候選人中有個來自建康(今南京)的,姓段名拂字去塵,米芾很中意,自我解釋道:“既‘拂’而又能‘去塵’,這才是我想要的女婿啊。”毫不猶豫地把女兒嫁給了他。
放鶴
林逋隱居孤山,不娶妻不生子,專門植梅放鶴,人稱“梅妻鶴子”。他平時蓄養的兩只鶴,放飛時能直入云霄,盤旋許久之后仍飛回籠中。林逋經常自己劃著小船,暢游西湖的各個寺廟,如有客人來訪,便由家里的書童先代為招待,入座,看茶,然后開籠放鶴,林逋看到鶴飛,知道有客到了,便會劃著小船回去。
匍匐圖
福州人陳烈博學多才,為人卻極有個性,他不喜歡跟風時代潮流,動輒循遵古禮。蔡襄在莆田為父守喪時,陳烈欲憑吊,對門生弟子們說:“詩經上說,‘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現在我就要和你們一起行這個禮儀。”于是戴上黑頭巾,穿上皮制的靴子,和二十多個門生一起前往。到得蔡家,眾人對著大門跪下,以手拄地,匍匐前進,邊爬邊號啕大哭。守靈的婦人們沒見過這場面,嚇得慌忙避走。蔡襄素知陳烈的性格,只笑了笑,接受了他的吊唁。當時李覯曾畫過一幅匍匐圖,說的便是彼時的情形。
性命可輕
趙孟堅豪放不羈,喝醉后用酒弄濕頭發,手持紅牙板,大唱古樂府詩詞。他還喜歡收藏書畫,有次得到一副五字不損本蘭亭帖,興高采烈地乘船回家,快到岸邊時,小舟忽然傾覆,行李全部落入水中。再看趙孟堅,渾身濕透地站在水里,手上拿著蘭亭帖,大聲說:“蘭亭在此,余不足惜。”為了紀念這次不平凡的經歷,后來他還在帖首題寫了八個字:“性命可輕,至寶是保。”
春光不等人
韓維被貶謫后,每年春天,都會備上十個客人的酒具,暢游西湖。游湖前,韓維讓仆人在湖邊等候,有士大夫經過便邀他上船,直到邀滿九人為止,然后與他們一起上船暢飲,從不問客人姓名,是干什么的。有朋友問韓維:“為什么不多了解一下他們的情況呢?”韓維說:“你年輕不明白,我老了,不知道還能經歷幾個春天,如果找到了知己再和他們喝酒,我又能快樂幾天呢,春光不等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