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是美麗的-人與社會
朋友請我去松江轉轉,順便去一“土豪”家吃個飯。朋友說:“那個家伙最近從海外買回一批外銷瓷,你去看看吧。”
車少路順,很快到了佘山腳下的獨棟別墅。客廳里已聚集了多位客人,西餐桌上青花粉彩琳瑯滿目,我拿起一個青花盤子看了看,再翻過來看了看,又問了價格,馬上表態:“好東西,便宜!”
土豪要的就是這個結論,你跟他說得太多也白搭。瓷器歸位,臺布鋪好,午宴就開始了。冷菜過后上了一道燒烤,滿屋飄香,從形態上看像是烤火雞。女主人熱情洋溢地招呼大家:“趁熱嘗嘗,這是烤孔雀!”
哇,筷子差點落地。座中有美女說:“孔雀是保護動物,吃了不好吧!”土豪說:“這是從我朋友的飼養場里拿來的,他那里養了許多孔雀、大雁和野鴨,我在那里吃過燉湯的,味道一般,這次就叫廚師做成燒烤。來吧!”女主人又補充說:“這只孔雀到了我們家一直死樣怪氣,今天早上廚師準備殺它時,它突然沖著廚師開屏了。要是被我看到,也許會刀下留情,但我們的廚師執行力是很強的,拍馬屁不管用,照樣手起刀落。”
這時門口傳來一聲尖叫。那是一個小帥哥,背著一把吉他,被汗水濡濕的一縷頭發耷拉在白皙的額頭上。這是土豪的兒子,一個文青,他不能容忍一幫土包子吞噬一只美麗的孔雀,而且是烤來吃。
文青義憤填膺直沖二樓,猛烈的摔門動作將整幢房子都震了一下。一桌人表情相當尷尬。“大家快吃,別去管這個小赤佬。”土豪說,“如果不是他自己要幾根孔雀毛,我也不會去買這只孔雀的。其實孔雀跟雞啊鴨啊一樣的,都是給人吃的。”
原來土豪從這批瓷器中挑了幾只瓶子給寶貝兒子,文青根據不知從哪本外國小說中看來的規矩,認為應該在瓶子里插幾根孔雀毛,于是才有了烤孔雀這個副產品。
文青不肯吃飯,他母親很著急:“沈老師,阿拉兒子是你的忠實粉絲,你去叫他下來吃飯,他是會聽你話的。”在眾人的推舉下,我只得上樓試試。文青買我面子,開了門,讓我側身而入。“沈老師,想不到你也會吃孔雀。”
我解釋說:“我沒有吃。起先我以為是火雞,后來得知是孔雀,就將筷子放下了。現在中國人富裕起來了,食譜空前豐富,但我也知道有些禁忌是必須遵守的,包括不吃孔雀。”文青馬上說:“孔雀東南飛啊!印度還有孔雀王朝!孔雀是很有靈性的,看到穿著漂亮的女人就會開屏,那是在表示愛意!”
“是的,是的,你說得太對了。”跟下一代順利溝通是一件愉快的事,于是我跟他說起自己不吃孔雀的理由:“我們這一代人是餓過肚子的,所以對食物有一種巨大的貪婪,什么都敢吃,10年前有一次出差,主人請我們吃——你知道是什么嗎?鴛鴦宴!什么紅燜鴛鴦、辣子鴛鴦、炸鴛鴦舌……擺了一臺子。我堅持不動筷子,棒打鴛鴦已屬心狠,怎能再從它們身上追尋口腹之樂?還有一次在外面,主人請吃全驢宴,驢耳朵、驢鼻沖、驢口條、驢灌腸、驢肝、驢腎、驢鞭之類一股腦兒端上桌來,或清湯白煮,或濃油赤醬,我光吃蔬菜不吃肉,趁別人勸酒時就溜到院里透氣,看到馬廄里整齊地立著十幾頭驢子,黑身白鼻,面目和善,我走到哪里,它們的目光就跟到哪里。”
“沈老師你別說了,我相信你是有愛心的。我們下樓吃飯去吧。”文青又拿出我兩年前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叫我簽名,最后我說:“瓶子里的那幾根孔雀毛真是漂亮啊!”
“那當然,你看它們多么光亮!告訴你,必須從活的孔雀身上拔下來才對,孔雀一死,尾巴上的毛最早失去供血,效果就差多啦。”文青果然是文青,有點貴族腔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