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捍衛周星馳也是捍衛最初的自己-成長視窗
準確描述周星馳的面孔極其困難。他同時被視為偉大和卑微,強悍和害羞,天才和暴君,冷漠與熱烈……各種截然相反的形容詞被貼在他身上。他從“星仔”變成“星爺”,但與他同行的伙伴卻個個與他翻臉。分分合合,個中原委無從得知。
這些年他的孤獨感越來越讓人印象深刻。《周星馳映畫》中寫,搭檔田啟文說私底下周星馳就像武俠小說里的孤獨老人。只有吃東西能讓他放松,整個香港也就他一個大明星成天戴著帽子到處騎單車。周星馳在1992年一次專訪中也承認自己的知心朋友不多。他跟馬云對話,臺下學生問,星爺,你什么時候結婚?他左手搓著褲子,羞澀地說:“我這么老,現在一定沒人要我了。”
曾經他有多自卑、脆弱,白日夢就有多大。一旦機會來臨,他極度嚴肅認真。周星馳在片場向來脾氣火暴。張柏芝說:“周星馳認真的時候是很兇,但我比較喜歡他很兇。”不諳人情也令他屢遭詬病。即便不是眾矢之的,卻也難有支持者。最近,向華強的太太陳嵐向周星馳開炮,有媒體打出“三大天王力挺向太”的標題,周的經紀人陳震宇的回應顯得無奈:“他們其實也沒說什么。”不熟歸不熟,劉德華站出來說自己是周星馳永遠的影迷。
混江湖第一要則是平衡人情。在不少同行眼里周星馳不懂分利予人。柴靜的采訪中提到,演員黃一山曾批評周星馳對錢看得重,愛錢勝過愛朋友。另一面,他出行時常坐出租車,卻把自己收藏的一輛古董法拉利讓混音師隨便開。哪個才是真實的?他說這些都是真實的。其實兩者也不矛盾,他只不過是花錢花得不夠聰明。
白日夢是實現了,他也成了孤獨的巨人,時時警醒外界可能的傷害。在人群中難以自在的個性應該是來自他的童年生活。父親的缺席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對社會規則和人情關系的理解。母親內強外也強,自我的個性彰顯無遺。未能在家庭這個小江湖習得規則,他哪能應付得來娛樂圈這個大江湖。
來自江湖的周星馳沒有江湖人的性格,這似乎讓人心疼。在很多人眼里,“暴君”背后站著的是悲涼的“至尊寶”。周星馳嚴肅的內核是悲傷,零分的公關能力更難能可貴。在網友蘇曉看來,他不是一個混娛樂圈的人,有人罵也不還嘴,有人告那就對簿公堂。公關,周還不怎么會,或者說,幸好周還不怎么會。
他們捍衛周星馳,也在捍衛最初遠離圓滑世故的自己。知乎上有個提問:“為何我年齡越大,看周星馳的電影越覺心酸?”點贊數最高的答案結尾寫道:“究其原因,我們都變成了我們當初討厭的模樣。”影迷、演員、導演在人生的某個節點上再次重遇,生出濃濃的惺惺相惜。“以前覺得把人演成那樣很可笑,現在發現人真的就那樣。”他們看著周星馳空空的眼神,嘴角勉強抿笑,仿佛看到自己長久的無措。活得越久,越像那條狗。從孤獨的小孩成為社會化個體的影迷,有多少人自認成功習得做人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