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直立行走,我們付出了什么-生活錦囊
人類是直立行走的動物。直立行走將人的眼睛和腦部直接置于整個身體的頂部,大大地拓寬了人類的視野;在弱化行動的同時強化了腦部和感官的運動,使人輕易地區別于其他動物,成為以感官和智能活動為主的超智力動物。
但直立行走也使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首先表現在血液流動的方向和內臟器官的位移,導致的身體不適感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疾病。1944年,一位法國醫生驚奇地發現,由于直立行走,人將原來處于身體水平位置的心臟演變成了一個需要向上供血的臟器。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臟的負荷,同時還造成了諸如腦部回血不及時引起的靜脈曲張。更有意思的是,人類的許多疾病如痔瘡、結腸炎、胃炎、高血壓、胃下垂和某些肝病,都是人類自己的專利,很少在別的動物身上發現。這些疾病都是人直立行走的結果。
有科學家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他將一截玻璃管視為腸子,當它們處于水平狀態時,玻璃管中的水流向完好。但當它們直立時,上部涌向底部的水,在回流不暢時,在底部形成了一個壓力區。人類的身體也有一個類似的壓力區,就在我們現在的直腸與肛門連接的地方。這個壓力區的存在,造成了身體局部的病理變化,它便是痔瘡和某些直腸炎、結腸炎的成因。
由于前肢的退化,人類已不能回到爬行狀態,但人有能力尋找出兩者各自的利弊,并建立回歸直立前爬行狀態的自然醫療模式。這個模式包括:增加睡眠的時間,減輕直立勞動的強度,大力提倡游泳,以及研究開創平行勞動工具和平行工作法等。更重要的是,人類應該認識到,人的一切行為和未來的生存方向,不能離人類原始的身體構造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