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時間里釀造-世間感動
我曾經聽廖靜文女士做過兩次報告,一次是在初中,另一次是在高中。這兩次演講的內容我都記不清了,唯一有印象的,是她提到徐悲鴻時哽咽的語調。那時我年紀太小,還無法理解這種感情。
十幾年后,我又見到了廖靜文,她的外表讓我感到吃驚。她已經年過八旬,但頭發依然烏黑濃密,皮膚很白,五官仍然像她年輕時那么清秀。
她穿了一件紫色的上衣,我說好看。她有些羞澀地說:“悲鴻最喜歡紫色,所以我經常穿紫色的衣服。”
提起徐悲鴻,廖靜文仿佛變成了剛剛墜入愛河的少女。
采訪廖靜文之前,我和同事們都以為她一定會談很多她和徐悲鴻的故事,但我們想更多地關注她的人生。采訪開始以后,我發現,從廖靜文嫁給徐悲鴻開始,她的人生故事里就沒有了自我的概念,徐悲鴻一直是她生命里的主角。
廖靜文的聽力很不好,戴著助聽器還需要我大聲而緩慢地講話,有時一句話要重復好幾遍。但她的記憶力很好,思路清晰,每一件事都從頭講起,娓娓道來。
1945年底,廖靜文和徐悲鴻結婚之前。徐悲鴻為了和蔣碧薇解除早已名存實亡的婚姻關系,答應給蔣碧薇100萬元和100幅畫。為此,他拼命地工作,終于積勞成疾。廖靜文認為,沒有那段日子的操勞,他后來也不會英年早逝,所以,提起蔣碧薇的時候,她那樣溫婉的人也流露出憤怒與不屑的神情。
徐悲鴻去世的時候,廖靜文只有30歲。一個年輕的女人獨自走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再有新的情感也是很正常的。但我決定不去觸及那些事情,我這樣做是出于對廖靜文的尊敬,也是出于對徐悲鴻的尊敬。但是,她主動談起她的另一段感情經歷。
當時,我只是問她,她這一生有沒有遺憾?我的意思是,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徐悲鴻,自己的理想并沒有實現,是不是感到遺憾?沒想到,她說,是有遺憾,而這份遺憾竟然是指她的另一段情感經歷。
有一次,在火車上,廖靜文和她的孩子們結識了一位年輕的解放軍軍官。孩子們很喜歡這個高大英俊的叔叔,而他也對廖靜文產生了好感,于是,他和她們一家成了朋友。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他終于鼓足勇氣向她表明愛意。她被他的真誠打動了,接受了他的感情。但是,她一再向他強調,徐悲鴻永遠活在她心中,他表示理解。于是,他們結婚了。
但是,他們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廖靜文對徐悲鴻的思念與日俱增,她覺得對方并沒有遵守他當初的承諾,沒有理解并尊重她對徐悲鴻的感情。失望之下,他們離婚了。
廖靜文聲音顫抖地說:“我今天很坦率地告訴你,這就是我一生中最遺憾的一件事。”
我做過很多次采訪,無論面對誰,無論聽到什么樣的故事,我都能保持冷靜、客觀,而此時,我的眼睛濕潤了。
“如果真的有黃泉,我百年之后和悲鴻再見面時,我要哭著把頭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訴說這50年來我對他的思念。”
我被這樣一份偉大的愛情深深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