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個傻子當(dāng)皇帝-民間故事
一個人若能不為喜怒哀樂所動,如果不是蠢得無可救藥,便是機智得深不可測,出身卑微但輩分極高的光王到底是哪一種呢?
一、找樂子的酒宴
唐文宗開成年間,在皇族聚居的十六宅穎王府第,穎王李炎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酒宴,宴請御駕親臨的皇兄唐文宗,作陪的盡是皇室親王子弟。唐文宗自繼位以來受制于有權(quán)勢的太監(jiān),一直抑郁寡歡,作為五弟的穎王此次開設(shè)宴會就是為了讓皇兄開開心。
酒宴上,盡管歌伎舞女賣力地載歌載舞,伶人小丑拼命出乖露丑,可唐文宗依舊愁眉不展,茫然的目光在人群里掃來掃去。突然,坐最末座的一位親王引起了唐文宗的注意。這位親王名叫李忱,年紀(jì)不過三十出頭,論輩分卻不低,是唐文宗的叔父輩、三朝親王爺,只是由于他的母親鄭氏是唐憲宗身邊一個身份卑微的宮女,自幼他就不曾得到其他親王那樣的榮寵,只能在冷宮角落里孤獨長大,所以從小就顯得落落寡歡、呆滯木訥。成年后,皇兄唐穆宗封他為光王,在十六宅給他蓋了幢最簡陋、與平民宅院沒有多大區(qū)別的王府,便打發(fā)他出了宮。唐穆宗的兒子唐敬宗繼位兩年后的一個冬天,有一次光王按例進宮向太后問安,卻不巧遇到宮中發(fā)生了太監(jiān)弒殺皇帝的動亂,竟被嚇得昏死過去!從此之后,光王更沉默寡言了,再也不曾說出一句意思完整的話。大伙兒一致認為,這個本來就呆頭呆腦的家伙一定是嚇傻了。今日的酒宴,光王“有幸”叨陪末座,一如平常那樣一言不發(fā),連頭也很少抬,兩眼只盯著自己席前的幾碟菜,偶爾木偶似的掂起筷子吃兩口。
本來就是找樂子的唐文宗對光王有了興趣,決定拿他開涮,擺擺手對眾親王道:“諸位,你們誰若能讓光王開口說一句話,朕就把這把寶劍賞給誰!不然,寶劍可就是光王的了。”說著,將隨身佩掛的寶劍解下來擺在了案臺上。眾親王又驚又喜:這把寶劍名叫龍泉劍,是當(dāng)年唐太宗留給后任皇帝的寶物,換句話說,誰若得到了龍泉劍,誰就有君臨天下的緣分!這下,眾親王隱藏在心中的野心和激情像火苗一樣“呼”地一下被點燃了!他們轉(zhuǎn)身面對光王,或皺眉或眨眼或捻須,都在苦思冥想讓他開口說話之策。
第一個站起來的是一個綽號“花花太歲”的親王,他走出座席,來到歌伎舞女叢中對領(lǐng)頭的花魁舞女一番耳語,只見那花魁舞女一拍巴掌,舞女們便在歌伎們吹拉彈奏的《霓裳羽衣曲》中翩翩起舞,很快便舞到了光王面前,邊舞邊用秋波頻頻撩撥光王。一曲舞罷,見光王仍呆若木雞,在花花太歲的示意下,花魁舞女干脆嬌軀一軟,順勢倒在了光王懷中,纖纖玉手端起酒杯送到他的嘴邊,吹氣如蘭,嗲聲嗲氣地問:“光王爺啊,你看我美不美?你喜歡不喜歡?”湊上來的花花太歲緊緊地盯著光王的嘴巴:只要光王說個“美”或“喜歡”,大功就告成了!可光王雖喉嚨一陣滾動被強灌了兩杯酒,嘴巴依舊緊抿,連嘴角都不曾動一下。真是個不知道憐香惜玉的蠢木頭!在眾人的哄笑聲中,花花太歲垂頭喪氣地退了下來。
又一個人稱“老千歲”的親王走了過來。他是光王的異母哥哥,仗著母親是嫡親太后,年紀(jì)又比光王大許多,向來倚老賣老欺負光王慣了的。老千歲踱到光王面前,手指點著光王的鼻子,怪腔怪調(diào)地吐出了一句文縐縐的話:“爾母婢也!”此語一出,舉座皆驚:這句出自《戰(zhàn)國策》的話看似斯文,實則是一句刻薄而又惡毒的罵人話——用粗話來說就是“你媽是個丫頭”,何況光王的母親的確出身于侍候人的宮女呢。顯然,老千歲此舉是要激起光王的怒氣,哪怕光王忍不住回罵一句,自己也就贏得了龍泉寶劍!
可光王聾了似的,兩眼茫然不解地望著老千歲,臉上并無絲毫怒容。老千歲失望地將光王的臉盯了半天,只得悻悻而回。此計又不成!
正當(dāng)大家猶自不甘心的時候,忽有一個親王從廳門外氣喘吁吁跑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唐文宗跟前,聲淚俱下:“皇上,不……不好了!宮中黃門郎傳……傳來了太后的懿旨,說……說宮中出大事了!”
“出了什么大事?”唐文宗大驚。眾人也都止住了哄笑,回身望去,原來是那位因喜歡扮戲而被稱作“小優(yōu)孟”的親王。只聽小優(yōu)孟嚎啕大哭道:“鄭……鄭老太妃,鄭老太妃薨了!”鄭老太妃不就是光王的母親嗎?這下眾人不由自主地又回轉(zhuǎn)了頭,目光全集中到光王身上了。只見光王喉結(jié)急劇地抖動了幾下,依然面無表情地坐著,正眼也不看小優(yōu)孟,反倒掂起筷子,夾起一塊帶肉的骨頭,放在嘴里“咯吱咯吱”地直嚼。
小優(yōu)孟一邊大哭,一邊不時揚起衣袖偷看光王,終于他忍不住爬到了光王面前:“光王,鄭老太妃仙逝了,你……你怎么不哭一聲‘媽’啊?”這下把戲露出了馬腳,包括唐文宗在內(nèi)的眾人無不哄堂大笑:原來小優(yōu)孟演了一場哭喪戲,想賺光王開口,可這個傻王爺居然是鐵石心腸,連老娘死了都不曉得哭一聲。這一招也不靈!
眾人雖笑得前仰后合,可也全都對得到龍泉寶劍絕望了:這個傻光王,金口難開啊!
唐文宗倒并不食言,就要命侍衛(wèi)捧著龍泉寶劍賜給光王。“且慢!”隨著一聲斷喝,穎王從唐文宗身后走了出來,從侍衛(wèi)手里拿過龍泉寶劍,笑容滿面地走到光王面前:“恭喜光王得到了龍泉寶劍,孤代皇上將寶劍賜給你!”見光王沒反應(yīng),穎王趨前一步,幾乎是將寶劍塞到了光王手中,催促道:“快接著寶劍,然后向皇上謝恩!”這一下,幾個反應(yīng)較快的親王終于明白了:請將不如激將,穎王用激將法逼著光王開口,且一下子把光王逼到了懸崖上——皇上賜予寶物,若不接受或不謝恩都是欺君之罪!
眾目睽睽之下,光王終于站了起來,隨之腰也一彎,但他并沒有接龍泉寶劍,而是筷子一伸,夾起了酒桌遠處碟里的一塊肥肉,塞往口中,“嗚哩嗚嚕”地好像說“好吃,好吃”,反弄得手捧寶劍的穎王很是尷尬,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唐文宗本就是找樂子的,并不介意一個傻親王的失禮——況且這個傻親王已使自己難得開懷一樂,便自找臺階下地對穎王道:“五弟,光王的意思是將寶劍轉(zhuǎn)贈于你,你就暫且拿著吧!”
在眾親王羨慕而又嫉妒的目光下,穎王向唐文宗叩頭謝恩,但當(dāng)他站起身后,望著依舊呆坐在末座上的光王,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在想:一個人居然能夠不為喜怒哀樂所動,如果不是愚蠢得無可救藥,便是機智到深不可測的地步,光王到底是屬于前者還是屬于后者呢?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傳遍穎王全身……
二、害不死的光王
兩年后,郁悶成疾的唐文宗駕崩,穎王李炎繼位,這就是唐武宗。登基大典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唐武宗在山呼“萬歲”的群臣中看到了木呆呆的光王,當(dāng)年那種不寒而栗的感覺又襲上心頭。唐武宗越來越覺得,光王的內(nèi)心深處一定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偌若真的如此,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
唐武宗決定不著痕跡地讓光王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于是,種種“意外事故”便頻頻降臨到光王的身上。
一個大雪紛飛的午后,幾位親王破天荒地騎著高頭大馬忽然來到冷清的光王府,邀請光王去聚會暢飲。酒宴上,大家大杯喝酒,大塊吃肉,好不快活。光王一如平常,呆坐著只抿了一小杯酒,卻已是頭昏眼花、醉意蒙眬。幾位親王得意地互相遞了個眼色:光王喝的那杯酒中,早已下了蒙汗藥!宴畢,天色已晚,眾親王結(jié)伴打馬回府。走到朱雀大街時,一陣裹著雪花的寒風(fēng)吹來,在馬上一直搖來晃去的光王一頭從馬上栽了下來,滾到了路旁的水溝中。幾位親王見若未見,仍舊大聲談笑著從光王身邊揮鞭而過。很快,鵝毛大雪覆蓋了一切……
第二天上朝,高坐金鑾殿的唐武宗伸長脖頸,特意向朝見的親王群中掃視,意外地發(fā)現(xiàn)額頭有一塊傷痕的光王依舊站在他的位置上,而在光王身旁、昨天一同喝酒的那幾個親王不時用驚訝而又膽怯的目光偷瞟光王。唐武宗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當(dāng)天晚上,唐武宗接到那幾個親王的密報:據(jù)朱雀大街的更夫說,昨夜有一個敲著木魚的和尚從冰雪覆蓋的水溝中背起了光王……
過了幾天,那幾位親王以賠禮為名,一大早又一次將光王生拉硬扯到京城最大的酒樓。吃著喝著,幾位親王一眨眼的工夫全找借口一個一個地溜下了樓,只撇下光王一個人傻乎乎地坐在酒樓上。光王呆坐了半天后終于也下了樓,不曾想剛下了兩步樓梯,那木樓梯突然被抽空,光王一下子從高高的樓梯頂上直墜下來!
日近正午,那幾位親王笑嘻嘻地回到了酒樓,卻見光王正坐在酒樓底層大堂里等著他們呢,雖被摔得鼻青臉腫,卻安然無恙!幾位親王面面相覷,吐出的舌頭半天縮不回去。酒宴之后,幾位親王將酒樓掌柜和伙計們呼喝過來,一頓暴打,怒罵他們?yōu)槭裁礇]按事先約定的計劃來個下樓抽梯將光王摔死?一個在底樓跑堂的小伙計捂著被打腫的臉腮,牙疼似的道:“各位王爺,小人……小人抽了樓梯,光王爺也掉了下來,可……可一個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和尚突然從樓梯角下現(xiàn)身,用禪杖托住了光王爺!”
“胡說八道,那和尚何在?”
“那和尚身法極快,沒等小人瞧清面容,他便不見了蹤影。”
又是和尚搗的鬼!幾位親王只得垂頭喪氣地騎著馬向皇宮方向走去……
一連兩次不得手,忍無可忍的唐武宗決定親自動手。來年春,唐武宗按慣例率領(lǐng)皇家宗室來到渭水岸邊的皇家圍場,騎馬春獵,以示不忘唐高祖、唐太宗馬上得天下的雄風(fēng)。
日暖風(fēng)輕,原野遼闊,隨同皇室參加春獵的還有神策軍驍騎上千人,人歡馬叫,場面頗為壯觀。不一時,只見遠處渭水岸邊出現(xiàn)了一群奔跑著的高大馬鹿,時隱時現(xiàn)——這些馬鹿本是驪山腳下皇家園林馴養(yǎng)的,今天特地捉過來放跑在圍場里,以供皇帝“狩獵”。唐武宗用馬鞭往馬鹿群一指,頓時眾人齊聲吶喊,千騎嘶鳴,齊向馬鹿追過去。很快地,便有一匹紫紅馬風(fēng)馳電掣般地一馬當(dāng)先,成了領(lǐng)頭馬,而駕馭紫紅馬的,不是別人,正是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