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絕望的實驗結論-人生
絕望是怎樣產生的呢?請看下面一個經典實驗。
1975年,心理學家塞里格曼用狗做實驗,生動地演示了絕望心境形成的過程。
塞里格曼把狗分為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
程序一:先把實驗組的狗放進一個籠子里,這個籠子是狗無法逃脫的,里面還有電擊裝置。給狗施加電擊,電擊的強度能夠引起狗的痛苦,但不會傷害狗的身體。實驗者發現,這只狗在一開始被電擊時,拼命掙扎,想逃脫這個籠子,但經過再三的努力,仍然發覺無法逃脫后,掙扎的程度逐漸降低了。
程序二:隨后,把這只狗放進另一個籠子,這個籠子由兩部分構成,中間用隔板隔開,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輕易跳過去的。隔板的一邊有電擊,另一邊沒有電擊。當把經過前面實驗的狗放進這個籠子時,實驗者發現它們除了在頭半分鐘驚恐一陣子之外,此后一直臥倒在地接受電擊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脫的環境,它們連試也不去試一下。
而把對照組中的狗,即那些沒有經過前面第一個程序實驗的狗直接放進后一個籠子里,卻發現它們全部能逃脫電擊之苦,輕而易舉地從有電擊的一邊跳到安全的另一邊。這個實驗所產生的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習得性無助”。后來有很多學者采用其它動物進行重復實驗,均得到了與上面相同的結果。
當然,我們不能用人來做這種殘酷的實驗,因為它對人造成的心理創傷也許是無法恢復的,這不符合心理學研究的倫理準則。但是,如果我們觀察現實生活中的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患者,無依無靠的老人,會發現他們也會出現習得性無助的特征。事實上,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干什么,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會覺得他控制不了整個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會瓦解,斗志也喪失了,最終會放棄一切努力,并陷入絕望的心境之中。
這個實驗的結果在心理學界引起了相當大的影響。因為習得性無助而產生的絕望、抑郁、意志消沉,正是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產生的根源。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防止習得性無助感的產生呢?
塞里格曼又重新設計了兩個實驗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1、讓狗在接受“無法擺脫的電擊”的實驗之前,先學會如何逃脫電擊。方法是先把它們放到可以躲避電擊的那個籠子里,當它們接受電擊時,只需輕輕一跳,就可以免受電擊的痛苦。等到狗能輕易地學會從籠子的一邊跳到另一邊時,再讓它做幾次練習。再按照前面介紹的實驗程序對它們進行處理,結果發現它們不太容易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境地。
2、改用那些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的小狗做實驗,進行同樣的處理,發現它們也不容易學到習得性無助。
在現實生活中,因絕望而悲觀、意志消沉、成天借酒消愁、怨天尤人、甚至想一死了之的人,比比皆是。這個研究給我們的啟示是:要讓人們遠離絕望,必須:
1、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
2、有適度的自由,有豐富的生活閱歷,能讓他從生活的各種磨難中學到應付環境的技能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