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兒子當“護花使者”-成長
兒子剛上初一時,對男女感情還是朦朦朧朧的,可班上“情竇初開”又相對大方的女同學,已暗中向男生“眉目傳情”了。
一次周末的飯桌上,我正開啟一瓶四川名酒“劍南春”,兒子在一邊說話了:“爸爸,我們班有個女同學,外號就是這酒的名字。”“劍南春?怎么,她喜歡喝酒?”我不解地問。兒子笑道:“不是。她特別喜歡和男同學一起玩兒,所以我們就給她取了這個外號——見男就春。”我聽了眉頭一皺說:“以后不準亂給同學取外號,這是對異性的取笑和不尊重。”兒子見我沒好話,不吭聲了。
隔了沒幾天,兒子又對妻子說:“班上有兩個女同學老喜歡跑來和我們男生一起打乒乓球,不讓她們打,她們就擋著臺子。”妻子說:“男女同學之間何必劃分界限,一起玩玩又有什么?”兒子爭辯說:“可她們不是真的來打乒乓球的。她們都穿著很漂亮的短裙子,問我們裙子好不好看?我們就故意說丑死了,把她們的眼淚都氣出來了。”說這話時,兒子一臉得意。
兒子三番五次對女同學的不友善態度,讓我覺得他似乎有某種心理在作祟。為此,我專門與兒子做了交流。我告訴他:“男女同學在青春發育期,有接近和愛慕異性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你不應因此去傷害女同學的自尊心。”兒子看著我,眼中頗有疑慮:“那中學生早戀對嗎?”我說:“早戀肯定不對,但對中學生來說,男女同學只要把握得當,正常的交往有益無害。話說回來,一個人對異性的愛慕哪怕只是一廂情愿,也是其應有的權利,你可以不接受它,卻不能嘲笑它。”兒子聽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這以后,我和妻子經常注意對兒子進行“護花教育”,讓他學會尊重異性。有一次放學的路上,兒子班上一個女同學的自行車鏈子掉了,弄得滿手油污還是掛不上,就請路過的兒子幫忙,兒子猶豫之后還是幫她掛上去了。我問他為何猶豫,他說擔心會有同路的男同學譏笑他向女生獻殷勤。我說:“真正的男子漢在女性面前應是大方、熱情而又正直的,那些譏笑你的人才該被譏笑,因為一件很簡單的事讓他不簡單的聯想給弄得復雜了。”有一天,兒子告訴我,班級上體育課時,一個男生在一個女生課桌里放了兩只粉紅色的小老鼠,被他悄悄給扔了。他說,不忍心看到那個女生被嚇著。我表揚他:“做得真棒!這樣的男生將來才是有教養、有愛心的好男人。”在這樣的引導下,兒子對女同學的態度開始變得友好了。
上高一后,兒子越發高大帥氣,愛好也更加廣泛,經常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文體比賽。常在學校“出頭露面”所產生的異性相吸效應,使得班上好幾個女同學都對他有好感,有事無事就把電話打到家里來。剛開始她們還羞羞答答的,一聽聲音不對就把電話掛了。后來知道我們家的環境比較寬松,也不避諱了。有幾次兒子接電話時吞吞吐吐的,說著說著就鉆到里屋用分機去了。這時,妻子就想拿起客廳的主機偷聽,我阻止了她。我覺得,兒子的個人隱私有被尊重的權利,這樣的尊重也能讓兒子學會尊重他人,并對父母多一份信任和坦誠。
高二的一天,兒子告訴我們,班上一個女同學時不時給他發郵件、打電話。期末時,這個女孩子獲得了區里的奧數比賽冠軍,興沖沖地發給兒子一封電子郵件,說很喜歡他,想和他建立戀愛關系,還說她是頭一次向男同學說“愛”。兒子把這事在家中通報時,我問他:“早戀、晚戀先不說,你對她有愛的感覺嗎?”兒子搖搖頭:“沒感覺,我只是以禮待人。”我直截了當地說:“沒感覺就別勉強,更何況你們也不是談愛的時候。”兒子笑了:“爸爸今天好干脆,可我不能這么干脆地回絕人家呀。”我故意問:“為什么?”兒子望著我和他媽,鄭重其事地說:“為了一個女同學的自尊心和愛的權利,你不是一直教育我要做‘護花使者’嗎?”
我不清楚兒子是如何回絕那位女同學的,但我知道,高中三年下來,她和兒子一直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讓我和妻子高興的是,在青春的路途上,兒子已初步學會怎樣和異性相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