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燭臺-成長
猶太人的文化符號,是一座七枝燭臺。
日前,我參加了以色列建國60周年的活動,地點就在老上海猶太人集中區(qū),虹口的摩西會堂。20世紀30年代,這里一度是猶太難民的聚集地。活動中巧遇一位能講流利中文的美籍猶太作家高斯坦先生,他寫的《中國與猶太-以色列關系100年》一書已在中國出版。趁此機會我忙請他解釋這七枝燭臺的意義。
經(jīng)他一講,突然覺得,猶太哲學與中國儒學其實十分接近,難怪當年開封的猶太人能與當?shù)厝撕椭C相處,融合其中。
猶太人的哲學注重平衡,這和我國的中庸之道很相似。而猶太人的七枝燭臺中,中央的一枝,就是神賜給人類的第一種美德——平衡。如何能取得平衡,七枝燭臺就十分形象地向你呈現(xiàn):天分要和理智平衡,主動要和被動平衡,寬容要和判斷平衡……但種種平衡都匯集在同一個根基——燭臺座之上。這同一個根基,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之根——那是虛幻的、無形的,猶太人的沉甸甸的燭臺座,是有強烈質感的。猶太人認為,物質基礎是最重要的,沒有扎實的基礎,就無法平衡一切。故而,猶太人認為物質是基礎,是萬靈之本,也是神的一部分,是上主的顯現(xiàn)。
猶太人認為物質與精神并不相悖。物質是萬物的基礎——從這點講,猶太文化是絕對唯物主義的。這或者也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我們對金錢、物質可以有另一種認識:金錢既不是骯臟的,也不是至高無上的,金錢、物質是平衡一切的重要因素,猶如那沉甸甸的猶太燭臺的底座——天分與理智、主動與被動、寬容與判斷都因著這個底座而互相平衡。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正確理性地看待物質(這里包括金錢、市場、利潤……),文化才能健康成長?
都說猶太人精明小氣吝嗇,在老上海方言中,“猶太”一詞是“小氣”、“算計”的代名詞,但是,或者可能是我們沒有讀懂猶太文化那個符號——七枝燭臺?
猶太人視物質為神的一部分,他們既然講究平衡,自然就會重視收支平衡,難免要斤斤計較錙銖必較。既然他們認為錢不骯臟,自然就大大方方堂而皇之地研究賺錢。故而猶太人善經(jīng)商,但極少聽到猶太人中有奸商。他們也做投機買賣,但恪守游戲規(guī)則。
那日的慶典,來了很多不同國籍的猶太人。他們中有大拉比(猶太教神甫)和外交官,來賓中還有當年仗義為猶太難民簽了數(shù)以千計生命簽證的二戰(zhàn)時中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何鳳山博士的女兒何曼禮女士……午餐是自助形式。平心而論,我不大吃得慣有濃郁中東色彩的食品,香料味太刺鼻。但見賓客們都將盤內食物吃得干干凈凈,我也硬著頭皮將不喜歡的食物全部吃光——因為,入鄉(xiāng)隨俗:珍惜盤中食物,就是尊重神——大自然的賜予。
七枝燭臺令我對金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看重金錢,不是俗人之舉,問題在于,要講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