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輸的魚”流淚-成長
幾年前,我大外甥要去美國。其實,他算是IT精英,在國內某大型企業,有一份年薪20多萬且單位提供食宿的工作。當時,我姐姐姐夫想讓我勸勸外甥,這么好的工作,還出去干什么?說不定是騎馬找驢呢。我外甥當時說了一句話,至今給我的印象很深。他說,我寧可輸在公平規則下,而不愿意贏在不公平規則下。
當時這話把我給繞糊涂了。年輕人真是有思想。后來,我一直在想這句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大小規則,如水銀泄地般滲透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中,有秩序的社會,人的生活,都在規則下運行。規則公平與否,決定規則下的人——命運沉浮與價值實現。
什么叫不公平規則?這里有個例子,古羅馬一位皇帝叫康德茂,他愛好在角斗場與人格斗,親手殺死了上萬人。格斗的游戲規則是由他自己制定的:他自己但凡上場都是手執利刃,而對方只能持木制的家伙。借助這個規則,他手起刀落如砍瓜切菜。每次都如虎入羊群,殺得對手連滾帶爬,哭爹喊娘,直至斃命。被搏殺的奴隸中也不乏真的猛士,有一身氣力和武功,也能夠直面慘淡的人生,可面對康德茂時,手里沒有真家伙,為之奈何?
不公平規則,只對制定者或者擁有特權的某一方有利。在康德茂的規則之下,連大象也不是他的對手。據說,他還喜歡與大象搏殺。大象被牽到角斗場,他坐在那兒,拿銅鈴般的大眼睛瞪著大象。大象見了他,就開始流淚,環顧四周,向眾人討饒。怎奈有規則在,康德茂的興趣所在,是要依據規則,勇殺大象。并且他還制定了這樣的規則:每次上場他都可以從國庫中領取一筆巨額的“出場費”。
我曾經看過幾米的一幅繪本,題目叫《公平的游戲》,一條被釣上來的魚,掉下了碩大的淚,這淚大得驚人,下面有一句話:是因為痛嗎?還是怨恨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游戲。如果釣魚的人,嘴里也含著魚鉤來博弈,輸的魚,是不會流淚的。
第一次讀這幅繪本,會有很心痛的感覺。生活中尋常的事隱含了不公平的規則,突然被揭示出來讓人直面,心中驀然有一種震顫和愧疚。
反過來說,什么是公平規則,公平規則,是讓輸的魚,不流淚。更為直觀地說,在公平規則之下,美國出了比爾·蓋茨和喬布斯,英國出了蘇姍大媽,他們當年都赤手空拳出來闖世界,無背景無靠山,除本領和本能之外,要啥沒啥,想出人頭地,只能靠公平規則。
我猜,在這種規則下,即便他們輸了,也不會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