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談戀愛一樣學英語-成長
掌握英語單詞,如同談戀愛。這是我學了這么多年的英語、教了這么多年的書、外加經歷了白頭還沒有到老的愛情后剛剛燉熟的一碗“心靈雞湯”。
我教中國孩子英語,起步就是教他們怎么識單詞。讀書從識單詞開始。怎么識單詞?先要學會查詞典。別覺得這很簡單。大部分學生,其實都不會查詞典。我要求的詞典有三個基本標準,一是大,要收幾十萬詞匯。時下許多所謂“高階”,就八九萬詞匯,不行。二是雙解,學生要盡量讀英文解釋,實在不懂,再求助于中文。三是每條釋義要有例句,知道詞是怎么用的才行。
這和談戀愛有什么關系?
我有個學生,不按要求做,查詞典偏偏用網上的“詞霸”、“有道”。結果總是學不好。我到網上調查了一下,“詞霸”尤其糟糕。“有道”好點,特別是有發音功能,例句也不少,但直截了當的中文解釋太簡單。這些詞典為什么吸引孩子?就是因為一目了然、有效率、能以最短的時間解決你碰到的問題。為什么孩子不愿意按我的要求做?麻煩、難,有時看了二十分鐘,還不知道應該用哪個意思,還在一條一條讀釋義和例句。啥時算個完?這就逼著我用“戀愛”的概念向這些青春期的孩子解釋為什么學英語詞匯要跟著我走。
網上那些簡單明快的詞典,其效率之高,就像是相親,或者包辦婚姻。比如到了女大當嫁的時候,父母托人做媒,找來一個小伙子。不用你費心琢磨、了解對方,媒人已經為你簡單明快地界定了他:能干、厚道、體貼。這就像“詞霸”、“有道”上那些英語詞匯的中文釋義,一目了然。既然媒人可靠,就沒啥好想的了,就這么結婚吧,準沒錯!
談戀愛的規矩則非常不同:大家一開始云里霧里,腦筋不清,甚至誤入歧途,你喜歡對方都不知道為什么。年長日久,才從一點一滴的愛情經驗中總結出點道道來。你先有的是經驗、感性,然后才有認識,才有理性的歸納總結。這就是我讓孩子們學單詞的方式:一開始我從來不講解,不給詞匯表。你到英語原版讀物里自己去體驗,碰到不認識的單詞,就拿個大詞典方方面面地查個遍,通過各種例句體驗個遍,慢慢形成對這個單詞的概念。
一句話:認識一個英語單詞就是一種跨文化的思考。貴在自己去思考,而不是讓“詞霸”、“有道”代替你思考。如果學生的思考和經驗過程被這些便利的網上工具剝奪了,自己就不會動腦子了。這讓我想起皮亞杰的一句名言:每當你告訴孩子一個問題的答案時,你就剝奪了他自己去發現的機會。
我常常跟學生們說:你們現在才十五六歲,學的還是很基本的詞匯。這些詞匯,可是都要陪你們一輩子的。急什么?難道對終身伴侶,你不愿意多花點時間把人家方方面面的底細都查清楚?難道記住詞匯表上的一兩條意思就算完事?
這也是我不讓學生背單詞的原因。學生們往往不理解:越是常用的單詞,其實越難。正因為這些單詞簡單,什么人都用,包括許多沒文化的人也用,而且會誤用。這么用多了,有些誤用的意思也被接受,詞義越來越繁雜,經常有十幾條意思。艱深生僻的專業詞匯,則就一兩個意思。因為除了專家沒人會用,專家又都生性嚴謹,很少誤用,歧義甚少。這種看似嚇人的詞掌握起來,有時還更容易些。背單詞的學生不明就里,哪怕是對最常用的詞匯,也覺得記住詞匯表上的兩三條意思就萬事大吉。就好像你談戀愛,知道對方的工作、身高、家庭背景這兩三條,就算了解這個人了,就能和人家過一輩子不出問題了。生活哪里有這么簡單?
所以,我勸學子們:不學英語就罷了,要學,那么碰到每個新詞匯,都要傾注點“愛情”。如果你準備一輩子跟人家好好過,從一開始就對人家了解得充分細致一點。你對這些伴侶負責,才能從它們那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