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生的家庭作業-視野
日本小學生的家庭作業比較簡單,沒有固定的模式,靈活性較大,不同學校差異也較大。小學低年級需要寫的作業一般十幾至二十分鐘可以搞定,如練習寫字、做算術題等。
低年級的小學生作業充滿趣味,如刷牙表,一天早晚刷牙之后在表上畫個圈,這項作業是為了讓學生養成刷牙的習慣。還有“牽牛花成長表”,在日語中,“牽牛花”的漢字寫作“朝顏”,意思是早上的花。學校要求家里養一盆牽牛花,一早小孩就給牽牛花澆水,開一朵花就在表上涂個顏色。過一段時期,大家把自己的花帶到學校來,只要沒有枯萎就算完成作業了。還有學校要求學生用圖畫記錄每天的生活,這就是圖畫日記作業。還有觀測某個星座寫體會,觀察昆蟲、抓昆蟲作標本等作業。
日本小學生家庭作業中,能夠啟發學生的興趣、靈活性的作業占了大部分,注重社會實踐的內容。據日本內閣調查,日本近六成的小學生已經能夠使用網絡做家庭作業,也就是說高年級小學生基本上已經能夠在網絡上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了。
暑假、寒假這種比較長的假期,必定有寫讀書感想的作業,日本的學校很注重讓學生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每年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都要舉辦青少年讀書感想作文比賽,這一活動得到內閣府和文部科學省的支持。放假期間,學校通常有“自由研究”這樣的作業,就是讓學生自己選擇一個課題,可大可小,自己到圖書館找資料,或者訪問相關人士,寫成小報告。這作業就像大學生寫畢業論文的做法了,重點是培養小學生的研究能力。
小學生的家庭作業還有這樣的內容,寫“爸爸媽媽聯絡記”,觀察父母的言行,寫自己的感想。當然老師也要求學生把自己所寫的給父母看,聽聽父母的反應。日本的小孩從小就養成講禮貌、謙遜待人的習慣。在小學生的作業中,也有與此相關的內容,就是要求學生禮貌待人,早晨上學路上要微笑著與人打招呼,回家讓媽媽抱三分鐘,和媽媽一起做飯團,感謝媽媽每天為家人做好吃的飯菜,爸爸回家來迎接,說聲“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