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槍口走去-視野
1989年4月5日,當昂山素季和同伴行走在緬甸一個城鎮的街道上,這位亞洲杰出的女政治家,看到了正瞄準自己的一排整齊的槍口。此時的她正是軍政府通緝的要犯。
此刻,千鈞一發。領隊的軍官告訴她,如果她們再往前跨出一步,無情的子彈將和她們對話。
或許向后退去、散開,繼而逃匿,就可以化解危情。然而,昂山素季站住了。她的心里沒有恐懼。她讓同伴們站到一邊。生與死的邊緣,她做出了抉擇——向槍口走去……
在場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喧鬧的現場頓時死一般的寂靜。風揚起了她的長發,她抬頭看了一眼最后的天空。那一刻,人們從她蒼白的臉上,讀到了剛毅和從容,讀到了平靜與悲憫,以及無盡的美麗。這位承擔著“同情和愛心”的使者,準備用生命為理想踐諾。她知道——“因為正義需要寬容來緩和”。
一步一步,她向槍口走去……
非凡的勇氣源于內心強大的力量。正如她事后所說:“我發現,恐懼來自敵意。當我被充滿敵意的軍隊包圍時,我沒有感到害怕,因為我從未對他們懷有敵意。”
一步一步逼近,領隊軍官臉色煞白。
突然,軍官那只準備下令開槍的胳膊,垂了下來—不要開槍!所有的士兵隨即垂下了槍口。昂山素季淚流滿面。這最后一刻的決定,連這位軍官事后也很難說清到底是因為什么。勇氣贏得了敬仰,寬容復制了寬容,還可能有著更多更復雜的心理因素。
用和平的方式爭取民主,這位美麗、弱不禁風的亞洲女性,獲得了“民主斗士”的稱號,并且贏得了199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詞熱情洋溢地稱贊她是:“亞洲近數十年來公民勇氣的最非凡榜樣。”
或許,向槍口走去,才能讓對方掉轉槍口;或許,心中不存敵意,才可以化解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