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的“高深莫測”-視野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接觸過一些外國同事。就接觸的經驗來說,美國工程師最好打交道,德國工程師最為刻板,而英國工程師總給我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閱讀英國工程師的郵件總要花費一些腦力。比如他們會這樣寫郵件:“非常感激您對項目的付出,您的辛苦工作大家有目共睹。從整體上來看,您設計的線路板相當不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這個線路板似乎存在一個小問題,就是它一通上電就冒煙了。”
不光我覺得他們有點兒高深莫測,就連英國人也覺得自己挺神秘的。我讀過一本英國作家寫的《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里面提到怎樣在英國的酒吧里點酒。據他說,顧客不能喊侍者,不能比手勢,那是不禮貌的行為。顧客必須保持警惕,睜大眼睛盯著侍者。一旦和侍者的眼神對上了,就動動眉梢,抬抬面頰,表示要點酒。這時,侍者會有輕微的動作,表示知道了。眼神暗號要是對不上,侍者可能就會忽略掉顧客的要求。作者感慨道,大量游客抱怨說,他們無法理解英國人是怎么買到一杯啤酒的。我回憶了一下,自己在英國點酒好像沒這么復雜,也許是侍者看我一副外國人模樣,所以,對我特加優待豁免也不一定。
英國人低調的矜持感也是出了名的。那本書里還舉了一個關于廣告的例子。美國廣告充滿沾沾自喜地吹噓:“嘗嘗我們的飲料,保你神清氣爽!”在英國,這一套可行不通,這樣會令人厭惡。作者推薦了一種英國式的廣告詞:“不妨試試邦派克斯果汁,大多數人討厭它,但你也許是個例外。”人家就是這么有范兒!
關于這種矜持感,還有一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叫金萊克的英國人,騎駱駝穿越敘利亞境內的沙漠,前往埃及開羅。他在沙漠里走了幾天,周圍一片荒涼孤寂。有一天,他遠遠望見另一個身穿英式服裝的人。他簡直激動壞了,大老遠就開始琢磨應該怎么開口搭訕,對方會怎么問,自己怎么得體地回答。他琢磨來琢磨去,一直琢磨到兩人擦肩而過。兩個英國人在大沙漠里揮帽致意,之后,彼此沉默而又內心波瀾起伏地分手了。
當然,關于英國人的這些說法也是人們的一種刻板印象。我接觸到的不少英國人壓根兒不符合這種刻板印象,尤其是一個叫蓋瑞的中年人。他是我見過的最熱情、最饒舌的人。他向我打聽中國的一切,從長城到左宗棠,從孔子到計劃生育。他談起話來滔滔不絕,而且雙目炯炯有神。我英語又不夠好,為了能追上他的話,只能聚精會神全力傾聽。而我越聚精會神,他就越覺得我對談話內容感興趣,說得就越來勁兒。
蓋瑞顛覆了我對英國人的印象。什么英國紳士?什么高冷范兒?看看人家蓋瑞!他的轎車里臟得像個豬圈!終于有一天,我對他說:“你不太像我想象中的英國人。”他一臉驚詫地說:“我不是英國人啊!我是美國人,大學畢業后才到英國。我沒講過我在美國的事情吧?那是在明尼蘇達,那個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