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聲-哲理故事
有一年,一位牧師到歐洲大陸旅行,住在某城市的一個旅店里。一天早上他起床后,樓下傳來的口哨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種悠揚的聲調讓他為之一震。起初,他以為那是一種善啼的鳥類發出的聲音,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可能,因為口哨聲聽來婉轉細膩,極具穿透力。
于是他跑下樓去,想看看演奏者的廬山真面目。他仔細打量每一個他遇見的人,但似乎都不是他們發出的口哨聲。最后,他只好問旅店服務員,是誰吹出如此了不得的哨聲。服務員聽后哈哈大笑,指了指掛在大廳籠子里的鳥。那是一只個頭小小的金絲雀,看上去毫不起眼,然而發出哨聲的正是它。
“究竟用了什么法子,能讓它吹出如此美妙的哨聲?”這位牧師不解地問。
服務員介紹說:“在這只鳥很小的時候,就要對它進行訓練,而且每次訓練前不給它進食,把它餓得有氣無力,然后將它關在一個漆黑的密閉房間里。在這種環境下,除了自己發出的哨聲,鳥聽不到任何其他的聲音。這樣才使得它心無旁騖,不受外部世界的干擾,幾天甚至十幾天地重復吹唱同樣的哨聲。日復一日,它的發聲器官逐漸發育成熟,變得適合吹出動聽的口哨聲。經過這種近乎殘酷的折磨后,這只鳥最終練就一副金嗓子。”
——有些成功是折磨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