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背成都爺爺回通江-校園故事
9年前,12歲的通江孩子李興成收到了成都爺爺通過希望工程郵寄給他的幾十件衣服和50元資助款,從此,他和另外6個巴中孩子與這名成都老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天前,這名對他恩重如山的爺爺突然去世。
“我要把您背到我的家鄉通江去看看。”悲痛的李興成不忘對爺爺的承諾,昨日帶著老人的部分骨灰,坐火車、轉汽車再步行4小時的山路,終于把老人的骨灰安葬在了他生前無比牽掛的地方。喜從天降成都爺爺給他寄來新衣
1996年的一天,家住通江縣板凳鄉的12歲小學生李興成,突然收到一個從成都寄來的、落款為“退休老人”的包裹,打開一看,里面有幾十套嶄新的衣服。李興成高興壞了,一套一套地穿在身上,興奮得在村子里瘋跑。李興成的家鄉十分貧困,村里的孩子們已經好幾年沒有穿過新衣了。老師告訴他,這是一名遠在成都的老爺爺通過希望工程捐給他的,同時還資助了他50元錢,作為一年的學費。感激中,李興成開始與爺爺通信。
其實,李興成只是成都老人郭天麒資助的7名巴中孩子中的一個。1993年,60歲的郭天麒老人剛剛退休,一天和女兒在看電視時得知了希望工程,善良的老人立即趕到相關部門辦理手續,開始從每月不多的退休金中擠出錢來幫助那些窮孩子,此后12年沒有間斷。在他的感染下,家中的親屬、老年大學的朋友也開始資助那些窮孩子。不解之緣9年資助寫來百多封書信
板凳鄉地處偏遠,一直沒有通車。從成都到李興成的家鄉,需要坐10個小時的火車,轉乘6個小時的汽車,再步行4個小時才能到達。讓李興成沒有想到的是,接受資助的第二年,成都爺爺竟然背著沉重的一大箱衣服和文具,翻山越嶺上門來看望他。“我永遠記得那一天,我一打開門就看到爺爺站在門口,簡直像做夢一樣,我一下子撲進他的懷里,感覺很親切。”昨日,李興成回憶起那一幕仍然難掩心中的激動。成都爺爺拒絕了李家特意安排的客房,和他們一樣蓋著塑料布縫成的被蓋,吃著粗茶淡飯,白天便拿著相機到村里轉悠,拍下了許多窮孩子們的生活場景。當看到孩子們因沒有球拍,而用手掌打乒乓球時,老人落淚了。老人在村子里呆了10天,臨走時留下了200元錢。此后發生的這一幕讓李天成終身難忘:當李天成父子倆把成都爺爺送到村口時,爺爺突然發現李天成父親的外衣很破舊,二話不說便脫下身上的羊毛衫披到他父親的肩頭。
此后,成都爺爺先后8次來到巴中看望受助的孩子,其中3次到了李興成的家。兩人的通信持續到李興成高中畢業,至今,李興成還珍藏著郭天麒老人寫給他的100多封書信,在信中,老人不僅教給他為人處事的道理,還就板凳鄉如何致富提出了不少建議。除了每月寄錢,每年春節,老人會特意給受助的孩子們寄去路費,邀請他們到成都過年,不少孩子就這樣第一次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實現諾言背著老人骨灰回通江
郭天麒老人資助的7個巴中孩子如今已經長大成人,紛紛到外面的世界打拼,有的到了新疆,有的到了上海。而和老人最貼心的李興成則在老人的幫助下于2003年來到成都學習電腦技術,并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拿到第一筆工資500元,我高興壞了,當即花100多元給爺爺買了營養品。”李興成說,他暗下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爺爺安享晚年。但7月8日,郭天麒老人突發腦溢血,匆匆離世。
正在康定出差的李興成聞訊后匆忙趕回老人家中,通宵達旦地守在靈堂里。前日老人火化,在殯儀館里李興成淚如雨下地請求說:“我想把爺爺的一g骨灰帶回通江……”原來,老人曾經感嘆:“人老了,再也不能到通江了,很想念那里啊。”李興成立即答應爺爺:“放心,我會背著您到通江的。”
前晚,記者來到老人位于營康路的家中。老人的兒女說,除了希望工程,老人近年還資助了兩名福利院的孩子,他們為有這樣一個父親而感到驕傲。李興成沉默地坐在一邊,眼角一直泛著淚光,半晌,他從包里掏出本子,認真地給記者念起他寫給老人的信:忘不了,您把我從小學“送”到了高中畢業;忘不了,您解決了我們全家的溫飽;忘不了,您的忠言—————“做人要不卑不亢”……在您的幫助下,我第一次穿上西裝、皮鞋,打起了領帶;第一次坐上了火車;第一次來成都過春節;第一次出門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