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條理易成才-哲理故事
有本雜志上刊登過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商人,在小鎮上做了十幾年的生意,到后來,他竟然失敗了。當一位債主跑來向他要債的時候,這位可憐的商人正在思考他失敗的原因。
商人問債主:“我為什么會失敗呢?難道是我對顧客不熱情、不客氣嗎?”債主說:“也許事情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你不是還有許多資產嗎?你完全可以從頭再來!”
“什么?從頭再來?”商人有些生氣。
“是的,你應該把你目前經營的情況,列在一張資產負債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后再從頭做起。”債主好意勸道。
“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項目詳細核算一下,列出一張表格嗎?是要把門面、地板、桌椅、櫥柜、窗戶都重新洗刷、油漆一下,重新開張嗎?”商人有些納悶。
“是的,你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按你的計劃去辦事。”債主堅定地說。
“事實上,這些事情我早在15年前就想做了,但是一直沒有去做。也許你說的是對的。”商人喃喃自語道。后來,他確實按債主的主意去做了,再后來,他成功了!
做事沒有條理的人,無論做哪一種事業都沒有功效可言。而有條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大的成就。
做事有條理對一個人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是他的做事態度,是他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對于孩子來說,做事有條理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孩子做事有條有理,在學習上就不會浪費時間,學習效率也極高,時間也一定很充足,一切必能依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就像廚師用鍋煎魚,不時地翻動魚身,會使魚變得爛碎,看起來就覺得不好吃。相反地,如果只煎一面,不加翻動,將會粘住鍋底或者燒焦。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的時候,搖動鍋子,或用鏟子輕輕翻動,待魚全部煎熟,再起鍋。
任何偉大的品格、超人的才能,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日常小事上積累的結果。不愿干小事的人必定干不了大事。
許多孩子都有早晨起床找不到襪子、學習用品或者生活用品的現象,這便是做事缺乏計劃性和條理性的表現。
做事情缺乏條理、沒有計劃是兒童時期的一種自然反應,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導,孩子們往往會養成不良的習慣,從而給他們的一生帶來麻煩。
一位小學生做事非常磨蹭,本來沒有多少作業,卻非要拖到很晚,熬得媽媽又氣又急。
有一次,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她跟兒子約定,做作業的時間只有半小時。然后,媽媽把鬧鐘上好,同時,兒子開始做作業。半小時一到,鬧鐘就響起來,兒子還差兩道題目沒做完。兒子向媽媽投來求助的眼神,但是,媽媽毫不猶豫地說:“時間到了,你不要做了,睡覺吧。”
第二天,媽媽把兒子沒做完作業的原因告訴了老師,老師也支持媽媽的做法。這天晚上,媽媽又上好了鬧鐘,兒子一開始做作業就很抓緊時間,效率明顯提高,居然順利地在半小時內做完了作業。
從這以后,兒子做作業的速度和質量都提高了。而且,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他都會有意識地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限,有計劃地去做了。
引導孩子周密計劃,學會有條理、有理智地生活,都離不開科學的態度。也就是說,要遵循客觀規律,而不能沖動蠻干亂計劃。
一位爸爸用另一種方法,使兒子改掉了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這位爸爸這樣說道:
一次,我發現兒子又忘戴紅領巾了,為了讓孩子嘗嘗丟三落四的后果,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次,我沒有給他送紅領巾。兒子放學回來沮喪地說,因為他沒戴紅領巾,他們班被扣了1分,同學們都責怪他。于是,我趁熱打鐵地說:“以后你一定要把該帶的東西整理好!”兒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從這以后,兒子做完作業總是認真地收拾書包,嘴里還念念有詞:“鋼筆、尺子、語文書、默寫本、文具盒、紅領巾……”此后,孩子做事有條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