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變開心的生活習慣-生活
1。每天拍幾張照片。現在數碼相機很普及,不少手機也能拍照,心理學家建議,每天拍下一些身邊的人和事,如窗外的樹木、路邊的小花、鄰居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婚禮。將這些隨時可能被遺忘的片段記錄下來,當你不定期整理照片時,你會覺得所有的細節都是美好回憶,沒什么可抱怨的,于是人會很容易變得快樂起來。
2。看悲傷的電影。看一部令人傷感的電影,情難自禁時,不妨盡情地放聲哭出來,然后安慰自己說,還好這只是電影情節,并不是真實的生活,心情便會大有改觀。這是一種反向思考的方法,常運用在心理學中,幫助人們換角度想問題。
3。在周末清晨做白日夢。不少能干的主婦,會從星期六一大早起床開始,馬不停蹄地做家務活,如收拾屋子、清洗馬桶等。這樣的習慣常常會讓人在星期六晚上疲憊不堪,并影響到星期日的睡眠。不妨暫時拋開那些瑣碎的家務活,在周末的清晨做一個美美的白日夢。不要自責,而應鼓勵自己說:“我工作那么辛苦,揮霍一下自己的休息時間,無可厚非。”
4。定期寫郵件。和相識多年的朋友定期以郵件的形式保持聯系。有寫日記習慣的人,只是在紙上隨手草草地寫上幾句,便能反映出潛意識中的心理狀態,寫郵件也是如此。定期與朋友通郵件,聊聊最近的生活,不僅能幫助你放下心里的事情,還能幫助你拾起被淡漠的友情。
5。在水邊散步。有研究指出,因為在嬰兒時期便置身于羊水,因此人與生俱來就是親水的。在水邊散步,能有效地幫助人放松身心,即使煩惱再多,在有綠樹、有流水的環境中,你也能暫時拋開一切,為自己“偷”得片刻悠閑。
6。偶爾吃一頓大餐。吃一頓大餐的美妙在于,不僅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能讓你感覺自己受到了特別禮遇。人在享受別人特殊照顧時,心情會不知不覺地變好。我們小時候都可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當父母特意為你買了一只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漂亮的碗,你會高高興興地吃下比平時多的食物,即使不愛吃的食物也變得可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