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藝術跟世俗一生都在較量-人物
劉海粟的女兒劉蟾說,父親的一生其實都在較量,跟藝術,跟世俗,所以他的人生渾然、天真而大氣,一如他的畫……
來上海是為了散散心
劉海粟小時候很受母親寵愛,母親常給他講古人的故事。年少時母親去世,這對劉海粟打擊很大,他長時間困在傷心中走不出來。父親急了,跟私塾老師商量,老師說上海有個專門教圖畫背景的學習班,不如去學習學習,同時散散心。
就這樣,劉海粟來到了上海,一下子打開了他的眼界,原來世界是這么五光十色。不上課的時候,劉海粟就去書店看書,他喜歡那些西洋畫冊,西洋顏料是要拌著膠水畫的,這些聞所未聞的美術方法引起了他莫大的興趣。
成親當晚新娘不是她
不久后,父親喊他回去,劉海粟表示上海挺好,還說家里的親戚也可以到上海來學美術,可以教他們。
劉海粟很喜歡他一位姓楊的表妹,托姐姐向?qū)Ψ教嵊H,結果回家成親當天,才發(fā)現(xiàn)新娘不是楊表妹。劉海粟想來想去不對勁,就去問姐姐,姐姐說,是因為跟楊表妹的八字沖。劉海粟很生氣,晚上去了父親臥房地板上睡。第二天,他對父親說,這個新娘我不喜歡。父親勸他,要讓新娘有臺階下。幾天后新娘回門,劉海粟去新娘家里一看,心里更不開心了。新娘家雖然也挺富裕,但進門就是鴉片床,原來是因為怕兒子出去闖禍,寧可留他在家吸鴉片。劉海粟后來形容說,那家人家養(yǎng)的鳥,整天聞到鴉片的味道,都神經(jīng)錯亂,胡亂地唱歌。
辦學求學感謝蔡元培
劉海粟終于忍不住逃婚了,那年他才17歲,來到上海辦美術補習班。當時教圖畫背景的周湘對他影響很大,他們很多辦學理念都脫離傳統(tǒng)的傳授方法,學習內(nèi)容也是東西方藝術兼顧。可是在劉海粟辦班之初,根本不知道誰會來上課,他只是認定這是一個方向,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就是劉海粟的性格脾氣,做事情就一定要做好。
在學校里,劉海粟強調(diào)繪畫要有個性和時代性,學校培養(yǎng)學生,就是幫助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為此請來最好的老師,但經(jīng)濟來源是個大問題。
劉海粟一生有幾個恩人,辦學時,經(jīng)費主要靠他在云南當官的大哥資助,他自己也賣畫籌集經(jīng)費;另外還有蔡元培,劉海粟常說,沒有蔡元培先生,就沒有上海美專。劉海粟后來得以赴法留學,就是蔡元培出資的。在法國,劉海粟十分節(jié)儉,住小閣樓,常常是幾片面包加一杯清水果腹。劉海粟感謝蔡元培,蔡先生卻說:“你不用謝我,只要記住,學成后,你要回來回報社會。”
被罵“藝術叛徒”覺得挺好
劉蟾說,劉海粟的“藝術叛徒”稱號就是他跟社會較量的明證。
1921年,劉海粟應蔡元培之邀去北平辦講座,也帶去了一些油畫向蔡先生請教,蔡先生說,不如就在北平辦畫展吧。當時北平還是傳統(tǒng)國畫當?shù)溃瑢ξ鳟嬐耆珶o法接受,畫展飽受當?shù)剌浾摴簦谑浅霈F(xiàn)了“藝術叛徒”之說。劉海粟對這一貶稱非但不感冒,還覺得不錯,覺得很像自己,于是便刻成“藝術叛徒”的印章拿來用。后來他在學校里教寫生。畫裸女,也引起軒然大波,甚至被當局通緝,“藝術叛徒”的名氣也更響了。
劉蟾說,劉海粟就是敢作敢為,在藝術上、辦學上都是如此。
潑墨潑彩技法影響后世
潑彩潑墨畫法,是劉海粟在中國現(xiàn)代美術創(chuàng)作上的突出貢獻,他與張大千幾乎是同時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進行大膽開拓的。
劉蟾說,是黃山多變的流云,給了劉海粟豐富的靈感,他繪畫膽子大,潑彩潑墨這樣的創(chuàng)舉是自然偉力在他心中的激蕩呈現(xiàn)。
劉蟾揭秘道,海老的潑墨潑彩影響很大,后世有很多人仿效,市面上也不乏假畫。但是那些假畫很容易辨識,它們往往空有一副潑墨潑彩的外表,筆的功力露出了破綻。海老雖然大膽潑墨,但在用筆上卻另有一功,他用篆書的方法畫山,用草書的方法畫葡萄藤,他的潑墨潑彩講究墨彩的厚度和透明感,這些都是他常年畫西洋畫的習慣。他畫荷花也跟張大千不同,他的荷葉厚重,有反光和透光,張大千的潑墨潑彩很美,而劉海粟追求厚重、雄渾,風格完全不同。至于市面上那些仿品,劉蟾說,雖然也是在畫潑墨潑彩的黃山,可是畫面撐不住,潑出去山就塌了。
帶頭為自己得意之作叫好
劉海粟最小的學生李又白曾四次陪同海老上黃山,他對海老直爽的性格記憶猶新。上世紀80年代一次上黃山,有電視臺在山上拍他如何創(chuàng)作,導演要求海老配合擺個姿勢,海老毫不給面子,“我正在創(chuàng)作,你們愛拍不拍”。
還有一次,一位領導到海老畫室參觀,旁人提醒海老說某某領導來了,海老頭也不抬,只是微微“嗯”了一聲,直到創(chuàng)作結束,海老才跟那位領導握手。
圈內(nèi)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海老創(chuàng)作完成后,會在現(xiàn)場帶頭為自己的作品鼓掌叫好。記者向劉蟾求證,劉蟾說,海老的性格奔放得就像個孩子似的,畫出一張自己滿意的作品,的確會自顧自地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