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不喝咖啡是個態度問題-文明
就像中國人愛喝茶一樣,阿拉伯人很喜歡喝咖啡。這種咖啡叫“阿拉伯咖啡”或“土耳其咖啡”,小小的一杯,很濃,顏色接近黑色。飯后或者招待客人時,阿拉伯人通常會喝上一杯咖啡,而空閑時去咖啡館坐一坐,也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
在巴勒斯坦,到別人家里做客有個講究,主人端上的咖啡最好都喝掉。因為,如果你不喝,他們會以為你對他們有意見,或者你本來就是來挑事兒的。巴勒斯坦是個家族社會,當家族之間發生矛盾,一方上門去另一方家和解時,主人在給他們斟上咖啡后,來的一方起先不會喝,直到雙方達成了一致,他們才會一飲而盡。
通常,這里的男孩去女方家上門提親,當女方家給男方家斟上咖啡后,男方家人也不會馬上喝,直到女方父親說“好吧,我同意把女兒嫁給你”時,男方家的人才會痛快地將咖啡喝下。如果遭到女方家的拒絕,那么男方就不會喝咖啡,而是甩手走人。
看來,在這里,喝不喝咖啡是個態度問題。另外,喝不喝咖啡還有個暗示作用。
到阿拉伯人家里吃飯,一般他們會先給你來杯咖啡,這叫“歡迎咖啡”,然后他們會傾其所有地款待你:吃大餐,吃水果,陪你喝茶聊天。如果時間差不多了,主人會說:“要不要喝咖啡?”意思是實在沒什么可招待你了。這杯咖啡叫作“送客咖啡”,喝完咖啡,你就得告辭了。
如果你實在不識相,還在那里繼續待下去,主人只有以打哈欠、伸懶腰等姿勢提醒你該走了。
巴勒斯坦人上咖啡還有個特點,就是隨同咖啡上的還有一杯清水,但不管有多少客人,就只上一杯清水。我一直不明白,這杯清水是給誰喝的,難道大家輪流喝?后來才發現,這杯清水一般沒人會喝,只是擺設。
年輕人已經不清楚這樣做有什么講究了。一位年長者對我說,這是多少年來的傳統,如果客人在喝咖啡之前把水喝掉,證明客人餓了,應該馬上為他準備飯菜;如不喝,就不用。但也有其他說法,諸如因為阿拉伯咖啡非常濃,底部有咖啡渣,這杯水可以用來漱口。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越來越傾向于喝卡布奇諾和摩卡之類的咖啡了,不再喜歡光顧傳統的小咖啡館,而是要去有音樂、有西餐、有時髦男女的現代咖啡館。雖然在阿拉伯語里,咖啡館有個專門的詞,但他們不愛用,更喜歡英文“Coffee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