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學霸魔術師”-人生
讀小學的時候,他小學門口有位老藝人擺攤表演魔術、售賣魔術教材、教授簡單的技法。當年的他可是老藝人的忠實“粉絲”,每天放學后就黏在攤子上著迷地看著老人變戲法。老藝人的“學費”非常便宜,一毛錢學一個。那時候,他每天身上頂多帶五毛錢的零花錢,幾乎全部用在了學魔術上。
好幾次,因為跟著老藝人學魔術著了迷,天都黑了還不回家,爸爸經常找到小攤上來揪著耳朵把他拎回家:“臭小子就知道不學無術,學那個能當飯吃嗎?”
誰也沒曾想,多年后的今天,他的魔術風靡北京眾多高校: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作為首個百所名校巡演魔術師,他開辦的《能說的秘密》、《科學與魔術》系列講課活動在大學內掀起了一股魔術旋風!
他就是24歲的楊智明,除了是一位“神奇”魔術師以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學霸”。2023年,楊智明被錄取為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這讓許多只因魔術而認識他的人大跌眼鏡。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他在魔術上花了這么多精力,還能拿獎學金、考上好學校呢?的確,從小學起楊智明一有零花錢就用來購買魔術教材和教學光碟,課余時間幾乎都用到了鉆研魔術上。讀本科時,他就加入了安徽魔術協會并擔任會長,之后又被安徽高校魔術聯盟選為副主席,開始小有名氣的他接到了許多演出的邀請。讀研后,他還創辦了北京“一米魔術”工作室,并加入了中國魔術師協會,擔任常務理事長、副秘書長。
然而,對于楊智明來說,這“能說的秘密”其實并不神奇,那就是“堅持”和“專注”。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能把事情做好只能靠專注。一直以來,楊智明只專注于兩件事——學業和魔術。兩件事要想都做好,只能比別人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從大一到現在,楊智明沒有看過一集電視劇、一部電影,也不愛玩網絡游戲,在別人休閑娛樂的時候,他忙于課業和練習魔術。在北京理工大學開始學術科研生涯后,楊智明為了不耽誤學業,經常是第一個到實驗室,最后一個離開,有時候回去的時候宿管員都睡了,除此外,他吃飯走路的時候也戴上耳機背單詞,聽英語。
作為一個非典型“學霸魔術師”,他曾經因為表演失誤被主持人趕下舞臺過;擺攤變魔術,曾被城管沒收過道具;最沒面子的是一次被觀眾當眾揭穿:當時要變“飄浮”魔術,可燈光沒打好,全場六七百觀眾都看見他拎著線在演,觀眾嘩然起哄……為了提高技巧,他在宿舍里安了一面大鏡子,平時一有閑暇,就對著鏡子排練魔術。后來,他發現校園內有一個地下室安有大玻璃門,到晚上開燈反光就能照見全身。于是,他把這里當做“工作室”,時常在夜里對著玻璃門反復糾正自己的體態和手法。
一路走來,楊智明永遠記得真正讓他樹立魔術師理想的魔術大師——大衛·科波菲爾。很小的時候,他曾無意中看過大衛一個叫“自由飛翔”的魔術,這個魔術給年幼的他帶來了很大的心靈震撼。在魔術現場,大衛神奇地讓自己飛了起來,不僅如此,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讓被邀請的場下觀眾也飛了起來。魔術中,大衛的一番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里,“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忘記所有煩惱和不安。每個人都有夢,但很多人的夢永遠只是夢。而我不想讓自己的夢只是夢……”楊智明希望未來的某一天,他也能在中國的某一個劇場里,自己完成一個像科波菲爾那樣驚人的魔術,實現自己的夢。
一雙妙手可以讓鋼筆懸浮,轉眼又飛出彩蝶翩翩,甚至可以讓書本燃起熊熊火焰后完好無損……一切科學在沒有被解答之前都是“魔術”,這位“非典型”學霸魔術師在學術和魔術間自由穿行著,在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中,尋找著一個又一個奇跡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