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叫我親愛的-生活
一直以來,對"親愛的"這三個字情有獨鐘,覺得這個字眼非常神圣和感性,是情感沉淀到濃郁得化不開的時候,一種非常強烈的表達。比如親情,開明一點的父母會稱孩子為親愛的。比如愛情,舊時的情侶,感情醞釀到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時候,也會含羞帶澀的稱對方為親愛的,三個字吐出口,臉上便會飛上酡紅。"親愛的"這三個字絕對是情感親密無間的產物,因親而愛,因愛而密。
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親愛的"這三個字,在中英文里有著本質上的差別,東方人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所以一般不會輕易地使用"親愛的"這三個字,而英文"親愛的",不過是一種泛指。
在我還積極努力維持"親愛的"這三個字的神圣的時候,不知是誰率先打破了這種感情上的需要。首先是網絡上,"親愛的"這三個字一夜之間開始泛濫,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不管是在論壇上還是在QQ里,見了面,第一句話必定是親愛的,親親熱熱,歡歡喜喜,熱鬧非凡,
第一次有人在QQ里叫我親愛的,我愣是沒有轉過彎來,臉紅心跳,手心出汗,正在用心良苦的猜測對方是誰時,對方發過來一串字符,竟然是同一個辦公室里的小趙,他正在不遠的地方沖我傻笑扮鬼臉。
后來知道了,"親愛的"這三個字不再是私人詞匯,不再是親愛的人之間的專屬名詞,而是一種代稱,不認識的人,忘記了人家的名字,難免會尷尬,叫一聲親愛的,就會把這種尷尬輕松地化解掉。
愛上了"親愛的"這三個字,覺得那么親切自然,成了日常用語,一個編輯在QQ里約稿,我叫人家親愛的,那邊發過來一個調皮的笑臉,末了補充了一句,我是男的。我捂著嘴偷樂,男的又怎么樣?待遇一律相同。
收到小區物業的收費單,上面寫著,親愛的業主,該繳物業費了。收到購物中心的短信,親愛的客戶,你要的新品已經到貨。"親愛的"這三個字不再尊崇無比,徹底成了民間語匯。
朋友推銷一種新品牌的豆漿機,打電話轉彎抹角地繞了好大一圈子,又說了豆漿機的種種功能和好處,他正說得興起,我插了一句:對不起,你是誰啊?那人說,親愛的,你不記得我了,我是你小學一年級的同學。我記不起舊同學的模樣,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這個人,但,一聲親愛的,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只是豆漿機買回家沒幾天就壞掉了,再找此公,沒影了。
還有一次,在街上遇到密友的老公,臂彎里挎著一個時尚打扮的女人,我心慌氣短地瞄了一眼,仿佛對不起密友的那個人,不像是他的老公,倒像是我。但是密友和她的老公天天把親愛的掛在嘴上,甚至親愛的這三個字都不足以表達彼此的親密,在親愛的前面加上了極端的形容詞,最最親愛的稱呼彼此。那時候,我對"親愛的"這個三個字豈止是痛恨,這三個字簡直誤人誤己,聽到這三個字,以為太平盛世,豈不知盛世之下竟然是虛假和浮華。
當"親愛的"這三個字泛濫成災,我們還要不要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