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經濟算計的惰性-社會
一億六千萬年前,地球板塊分裂,馬達加斯加島從非洲分離。那是恐龍在地上、水中、空中繁殖活動的年代。
之后,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毀滅性的煙塵,遮蔽植物賴以生長的陽光,間接使得恐龍大滅絕。不只恐龍絕跡,事實上,馬達加斯加島的大部分動物都在那場災難中消失殆盡。沒有原生動物,使得馬達加斯加島成了一塊生態實驗場,每隔幾百萬年,就有新的動植物通過不同方式移至馬達加斯加島,在上面活動和繁衍。對于研究生物進化的科學家來說,馬達加斯加島是再棒不過的生態圈。馬達加斯加島受與其鄰近的非洲動植物生態影響,卻又和非洲的演化過程不同步。有些在其他地方已經絕種的生物,卻在馬達加斯加島保留了下來;更常見的是,許多生物遷到馬達加斯加島之后,經歷了完全不同的演化過程。
據估計,生物學家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的動植物,有將近一萬種不曾在別的地方出現過,其中包括二十多種最原始的靈長類動物,也包括全世界最大和最小的變色龍。當然,誰都不能忘掉馬達加斯加島上多到嚇人的各種蜥蜴,它們體型不同、色彩不同,甚至連面部表情都不同。
如果要選一個最值得保存的地球生態區域,你選哪里?至少應該考慮最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馬達加斯加島吧!
然而不幸的是,馬達加斯加島早已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蠻荒大地了。當然,馬達加斯加島上不會有像紐約那樣的超級城市,甚至連一般規模的都市也很少,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馬達加斯加島沒有被“開發”。
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火耕
馬達加斯加島上的馬達加斯加人,千年來一直過著火耕的簡單生活。這種生活簡單且貧窮,卻是生態的大災難。他們用火燒掉森林樹木,在燒出來的空地上種植兼養牛,然而沒有了樹根保護的表土,很容易就在大雨中被沖蝕掉,露出內里的巖層。巖層上能長什么作物?夠養什么家畜?很快,燒出來的土地不足以養活那里的馬達加斯加人,他們只好換一個地方,再去燒起一把火。
被人類燒過、用過的土地,雖然只是最低限度的開發,也只能帶來極小的農牧利益,卻再也恢復不到自然原貌了。沒有表土,連草都活不了,何來樹木森林?沒有樹木森林,又怎么會有動物棲息繁衍呢?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從國家地理頻道、探索頻道上看到的馬達加斯加島上豐富的生態影像,只是假象。那些森林動物,比如轉著大眼睛,靜悄悄就變換了身上顏色的變色龍當然是真的,可是能讓它們存活的自然植被區域,目前只占馬達加斯加島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積。而且這些有幸被保留下來的地帶,幾乎都地勢險惡,不利于人類活動,散落在島上各個不同角落。
馬達加斯加島那么大,人口密度也不算高,然而馬達加斯加人卻過得相當貧困。一直到現在,進入21世紀了,有些馬達加斯加人還在繼續使用手工自制農具,連斧頭、長矛這種鐵器,都還是最近二十年間,才在馬達加斯加逐漸普及的。這些連大部分第三世界窮國都視為平常的東西,在馬達加斯加島還是昂貴的財產。
沒有數字就無法思考的時代
我們在這里遇到了一個壯觀的經濟大浪費。大量的自然資源被破壞,使得許多稀有物種——它們的基因里藏著解開演化之謎的答案——瀕臨滅絕,但是換來的,只是極為微小的人類經濟生活利益。
我們很容易用今天的經濟數量公式,算出馬達加斯加的各項經濟數據。不管用耕地平均生產收益算,還是用馬達加斯加人的平均收入算,馬達加斯加每年的經濟規模,再怎么樂觀估算,都不會太多。
可以這樣換算,美國卡通片《馬達加斯加》的制作預算,也許夠馬達加斯加島的火耕停止十年。加上宣傳費用的話,說不定夠用十五到二十年。
火耕如果停止十年,當然就有較大機會讓僅存不多的原始植被區域不受破壞,使棲息其間的珍稀物種,不會從地球上滅絕。
如果單純從經濟計算上看,那么低的成本,為什么沒有人愿意投入?為什么沒有人去解救、保護馬達加斯加的生態環境呢?
因為,單純從經濟計算來看,我們雖然算得出投入很低,卻算不出來保護馬達加斯加島生態的經濟收益將會有多少。在沒有收益數字的情況下,即使花費再少的錢,也無法引發人家的投資意愿。
這正顯示出單純經濟計算所帶來的困窘。保護馬達加斯加島的生態,但不預估未來的收益,那么在經濟計算上,其價值就只能是零。盡管經濟學里近來增加了風險和未來成本的概念,盡管我們可以論證保留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植被,有助于維護地球基因的多樣性,也可以排放氧氣平衡二氧化碳濃度,減少未來解決溫室效應的開銷,然而這些論證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無法明確量化,算不出數字來。
這也就是為什么人類面對許多明明可以預防的危機時,總是錯失良機,要等到災害形成后,再來進行搶救的原因。因為預防帶來的效益,無法量化估算,而搶救和補救的花費卻可以清楚地計算出來。我們活在一個沒有數字就不會思考、沒有數字就無法衡量得失的時代,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這不只是經濟學的問題,但作為以資本體系為背景的經濟學帶來的一套計算習慣,卻一定扮演了重要角色。
經濟上簡單的成本投入與收益產生的二元概念,理性且簡潔地整合了世界上許多復雜的現象,使其彼此之間構成可以共量互換的關系,省了我們許多腦力,減少了我們許多困惑。但是,世界不會因為人類簡化思考的過程,就真的變得簡單和各歸其位,不再有超出數學公式的部分。
世界的復雜與紛亂,依然一如往昔。只是惰性讓我們偷懶,不再學習比較復雜的評量概念。用經濟計算來統一全世界,最后我們就會得到一個簡化而無聊,不再能保護大蜥蜴、變色龍的無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