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和魚的故事-生活
我在報社工作了20年,目睹了傳統媒體受到來自互聯網的巨大沖擊。身邊也經常有一些年輕人問我,新聞行業的未來究竟在哪里?每當此時,我都會想起喀拉拉邦漁民的故事。
喀拉拉邦位于印度的西南海岸,漁業是當地的主要產業。由于漁民的小型船只和當地的海灘市場缺乏制冷設備,這就意味著如果當天沒有出售這些漁獲,它們將迅速變質,變得毫無價值。
1997年,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羅伯特·詹森開始調查這些海灘市場的沙丁魚價格。當他來到喀拉拉邦時,這里還沒有被手機信號所覆蓋,當地也沒有手機通信這種技術。一些漁民在海灘市場可能將魚賣了好價錢,而另一些漁民可能賣不掉魚,他們又不想白白送人,于是只能把魚倒回海里,即使許多買家可能就在十幾英里外的另一個市場,并且愿意付高價來買這些魚。
羅伯特·詹森認為喀拉拉邦的漁業市場整體是無效的。
就在這一年,手機信號的覆蓋范圍開始擴大到喀拉拉邦,魚市迅速發生了變化。漁民可以在離海岸20多公里的地方打電話,因為信號塔就在海岸附近。“喂,你們這里沙丁魚的價格是多少?”“什么,你們這里的金槍魚已經飽和了?”因為提前給海灘市場打了電話,漁民得以提前了解市場行情,然后直接把船開到出價最高的市場。
手機的出現使得當地沙丁魚價格迅速穩定,海灘市場的價格波動趨緩,傾倒量接近于零。技術變革使得市場變得更為高效。
當時的手機價格相對于漁民的收入是昂貴的,但也并非高攀不起,部分漁民咬咬牙買了手機,部分則沒有。詹森從1997年到2001年持續地觀察喀拉拉邦漁業的變化,他有了一個特別的發現:那些有手機的漁民收入增加自然是在意料之中,但是那些沒有手機的漁民收入同樣也增加了。平均而言,漁民的收入增長了8%;那些沒有手機的漁民,因為受益于更有效率的市場,收入提高了4%。
在這個例子中,新技術并沒有讓贏家獨大,而是提高了每一個人的收益。之所以產生這一現象,是因為手機提高了整個市場的效率。
我們回到新聞行業,每張報紙就相當于一個單獨的海灘市場,刊登的新聞不一定能找到真正需要的讀者,而互聯網和新媒體從本質上改變了傳播方式,使得整個新聞市場更有效率。它可以通過大數據等技術,讓每個讀者能精確得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
新聞和漁獲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只有短暫的保鮮期,必須更快、更有效地到達每個顧客手中。而互聯網就像喀拉拉邦漁民的手機,它知道誰需要這些新聞,能將其精確投送給特定受眾。
互聯網最終擴大了新聞市場,讓每一個市場參與者受益,使用新技術的人會率先分得更大的“蛋糕”,但這些新技術最終會不斷降低獲得門檻直至變得普及。當每個漁民手里都有了手機,市場達到新的均衡后,這時又會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想在魚市賣高價,歸根結底要看誰打的魚又大又新鮮?!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