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大腦保管員”-人物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醫院逝世。托馬斯·哈維是該醫院的病理科主任,負責解剖愛因斯坦的遺體。
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服務,哈維倍感榮幸。作為一名病理學博士,他感興趣的是愛因斯坦的大腦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竟能提出如此超前的物理理論。如果能對此進行研究,不但意義重大,而且還能造福人類。
哈維向愛因斯坦的長子漢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希望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研究。經過考慮,漢斯同意了,不過他要求研究不得營利,研究結果不得在科學雜志以外發表。
解剖中,哈維小心翼翼地取出愛因斯坦的大腦,迅速在腦動脈中注入防腐劑,然后對每一塊位置做了詳細的標記。除了對大腦各部位拍照之外,為了保存最原始的資料,他還專門請畫家對大腦做了素描。
幾天后,愛因斯坦的遺體被火化,但哈維并未將愛因斯坦的大腦放回的秘密也被發現了。哈維成了全世界人眼中的“小偷”。事情被披露后,哈維被學校開除,醫師執照被吊銷,緊接著婚姻破裂。一系列的打擊接踵而至,他開始懷疑保存愛因斯坦的大腦的意義。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堅信,比起讓這個寶貴的大腦隨遺體付之一炬,保留并對其進行研究的意義更重大。
丟掉工作后,研究陷入了困境,哈維被迫前往費城。離開新澤西之前,為了更好地保存大腦組織,哈維將其切為240片,形成獨立的腦切片,然后放置在玻璃容器內。隨后的40多年中,無論他走到哪里,這些容器都未離開過他。
經過30年漫長而艱辛的研究,哈維發現自己的研究一無所獲,愛因斯坦的大腦與常人無異,這個腦組織并無特別之處。這令他非常沮喪,甚至感到絕望。但他一直遵守對漢斯的承諾,保護大腦,即使自己窮困潦倒,也絕不將大腦用于商業用途。
深知自己無法取得成果,哈維決定為腦切片尋找新“主人”。隨后的10年里,經過縝密調研,他先后向6個國家的頂級研究機構發出邀請,希望他們繼續進行研究。
哈維曾多次將部分腦切片交給一些知名科學家,一同交付的還有當年的照片和筆記。每次交接時,這位老人都會再三囑咐:“請一定要妥善保管切片,它們是人類寶貴的財富。”不過,這些幸運的科學家對各自手中的腦切片進行研究后,均得出“愛因斯坦的大腦并無獨特之處”的結論。
直到哈維再次于睡夢中被驚醒,他夢見愛因斯坦不無遺憾地向他說起自己的遺愿。當年愛因斯坦病情稍有好轉時,曾躺在床上對哈維說:“多年前,我就有一個愿望,乘車橫貫美國,看看沿途風景。”遺憾的是,由于病情惡化,愛因斯坦的愿望最終沒能實現。此刻,85歲高齡的哈維決定幫助愛因斯坦完成遺愿。
10月的新澤西秋意漸濃,哈維出發了,他一路由東向西。美麗的風景盡入眼簾,哈維緊緊地抱著玻璃瓶。每到一處,他就摸著瓶子說:“老朋友,看看這里的風景,是不是很美?”幾十天后,哈維終于到達了加利福尼亞州,整個行程達6000多公里。正當哈維沉浸在完成壯舉的興奮中時,一條報道讓他跌入冰窟。原來,為防止腦切片在旅途中發生意外,美國聯邦調查局專門派出特工,秘密跟蹤、保護哈唯6000多公里。直到此時,哈維終于明白,愛因斯坦的大腦并不屬于自己,自己也無法對它再做什么有意義的事。
終于,哈維回到普林斯頓大學,將剩余的腦切片交還學校。當他捧出玻璃瓶時,雙手顫抖,淚流不止,他為自己的后半生難過,也為自己43年的“保管”而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