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需要千手千眼-社會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給走投還有路的人捐款,我是不是蠢?”辯手黃執中提出一個觀點:越善良的人,越需要聰明;越聰明的人,才有能力越善良;甚至當你善良到跟菩薩一樣時,你需要有千手千眼。為什么要有千眼?一是能看盡世間的苦難,不遺漏;二是希望看清事情的方方面面,不被蒙蔽。所以觀世音只需要一顆滿懷善意的心,卻需要一千雙眼睛。
能看出別人的困難,伸出援手,看似簡單,實際上做起來并不容易。寶釵處處在做善事,但自《紅樓夢》問世至今,一直有讀者認為她偽善,行善是出于心機,有其目的性。且看寶釵是如何做好人的。
邢岫煙家道貧寒,父母又是“酒糟透之人”。她的二兩銀子的月錢要供一兩給父母,還要不時打點賈府的下人,致使她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只能偷偷當了棉衣換點錢貼補生活。在冰天雪地中,黛玉、探春、湘云等眾姐妹各自都有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斗篷,暖和別致、爭奇斗艷,獨岫煙“仍是家常舊衣,并無避雪之衣”,凍得拱肩縮背。其他人都只顧賞雪玩鬧,沒有人注意到岫煙的尷尬處境,只有寶釵多了一雙眼睛,幫岫煙贖回了冬衣,而且怕岫煙難堪,還不與人知,怕多生是非。寶釵此舉,就不只是擁有一顆善意的心,還因為她有發現苦難的“一千雙眼睛”。
在《奇葩說》辯論時,黃執中舉了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里的一個例子。華山論劍時,大反派裘千仞被一眾正義之士圍攻,命懸一線。他突然使出撒手锏,說,這輩子你們誰沒有做過錯事,沒有殺錯過人,你就來殺我好了。此話一出,一燈大師、郭靖等人都想起自己曾做過的愧悔之事,默然退到一邊。只有洪七公跳出來,威風凜凜地說,我洪七公這輩子殺過231個人,個個大奸大惡,死有余辜,而裘千仞,你今天就是第232個。
香港作家倪匡和辯論大神黃執中都認為,這段文字展現出一個好人對他自我判斷的絕對自信。黃執中認為,處于絕對自信狀態下的洪七公一旦失去了主角光環,就和殘忍自負,也絕對自信的滅絕師太無異了。
洪七公真的和滅絕師太一樣嗎?我們可以從金庸書里的點滴細節來看洪七公的行事風格與為人。在桃花島和海上,陰狠歹毒的歐陽鋒數次要害洪七公和郭靖,但事與愿違,害人反害己,讓他自己和兒子歐陽克落入險境。每一次洪七公都不計前嫌,舍命相救。洪七公不是蠢,他有的是江湖經驗,也極具大智慧;他有仁愛之心,不愿因為一己之私、一時猶豫而讓對方失去性命。
丐幫的彭長老對穆念慈起了歹念,梁子翁“采陰補陽”禍害無辜女子,被洪七公抓到后,都是或打一頓,或拔光頭發作為懲戒,并沒有痛下殺手、取其性命。他不是不會殺錯人,而是他會給人留下以觀后效的機會。除非是裘千仞這樣不擇手段、犯案累累、不顧民族大義之人,洪七公才決定出手。這就是他不可能成為滅絕師太的理由:他懂得人命關天,不會輕易傷害任何一個性命,哪怕是眾人口中的壞人。
滅絕師太這樣自負且不知反省的人,不只是每個壞人的噩夢,也是每個好人的噩夢。真正善良的人還需要有思考能力和反省能力,越善良,就需要越聰明,好人更要不斷地質疑和反思:有沒有判斷錯誤?有沒有疏漏?是不是把善心放在了最需要的地方?
行善不能只憑一顆心,還要有一千雙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