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有故事
在孩子的心目中,爺爺是慈祥可親的,他不像奶奶那樣嘮叨,也不像爸爸媽媽那樣嚴厲。他可能退休了,整天在家閑著無事,因此悶悶不樂;他可能年齡大了,卻還想發揮余熱;他可能失去了老伴郁郁寡歡;他可能退休后又有新的興趣和愛好;他可能把培養和教育孫子的任務接到自己的肩上……怎樣才能把爺爺寫得有血有肉呢?第一,要有明確的中心。這個要求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中心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爺爺一生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寫什么好呢?只有確定了文章的中心,才能去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確定了中心后,如果只寫一件事,就得把事情的具體過程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都必須有頭有尾地交代出來,讓人對爺爺的特點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如果寫兩三件事來表現爺爺的特點或品質,則可選擇一件或兩件事作為重點來寫,其余的事可一筆帶過。
第二,要融人真情實感。寫人的目的,最終是要表達自己對人物的感情。寫爺爺也不例外。只有這樣,才能使爺爺這個人物真實、可信。在寫爺爺時,一般要敘述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敘述與自己有緊密聯系的事。如寫爺爺去世的悲痛,在悲痛中想到他生前對自己的關愛、呵護的具體事例,就顯得真實可信,就能充分融人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使讀者的心被打動、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