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小說佳句賞析
【第1句】: 求余華《活著》的好句及賞析
<;活著>>;是一部讓人讀完后感覺有些沉重的小說.書中主人公叫福貴,從一個享受沒落地主階級的最后一點余暉的紈绔子弟到最后被生活改造成一個本分老實每天與牛作伴,辛勤勞作的農民.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活著"其實不容易,生命的意義也不是那么輕易可以得到答案.
書中語言保持著余華的一貫作風..冷峻而又深刻.平淡如水,又意味深長.這一點與韓寒很有幾分相似.用王國維老先生的話說,就是"有篇無句".所以可以說沒有一句是佳句,又可以說每一句都是佳句.這里僅僅摘取幾句個人體會較深的.并不按在小說中出現的先后排列.
"那四樣菜都是蔬菜,家珍做得各不相同,可吃到下面都是一塊差不多大小的豬肉。起先我沒怎么在意,吃到最后一碗菜,底下又是一塊豬肉。我一愣,隨后我就嘿嘿笑了起來。
我明白了家珍的意思,她是在開導我: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樣的。"
賞析:這一段文字不僅對男人有教育意義.對于女人同樣也應該有所啟發吧.家珍也不愿意自己的男人在外面沾花惹草,她跟所有的女人一樣也會不舒服,也會生氣.但不同的是她沒有哭哭啼啼,沒有破口大罵,也沒有把丈夫關在外面..而是采用這樣的方式來開導規勸."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似的嬌羞."即使是這樣的情況下,家珍依然是站在丈夫身邊.而不是站到對面越鬧越僵.這樣的溫柔實在是勝過千言萬語.我想在這樣的體貼溫柔下.任何一個男人都會有心里陷下去一塊的感覺吧.
家珍從不頂撞我,聽了這糟蹋她的話,她心里不樂意也只是輕輕說一句:
"又不是風吹大的。"
賞析:這一段話是在福貴嫌棄家珍懷孕以后嫌她肚子大取笑她說"風一吹就大了".福貴說出這樣的話實在是不負責任到令人生氣.一般的女人早就忍不住像潑水一樣罵人了吧.但家珍沒有.她這一句輕輕的回答我想比起任何語言更有力量.福貴聽了以后應該是滿面羞慚吧.家珍就是這樣,永遠只想著別人.把委屈吞到肚子里.
"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里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
賞析:這一個比喻形象生動.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勞動并快樂著的老農形象.但誰又想到.這樣一個人此前是怎樣的放縱和無恥呢.
"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只小雞,雞養大后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
爹的聲音里咝咝的,他頓了頓又說:
"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你這里,鵝變成了雞,現在是連雞也沒啦。"
賞析:徐家的興衰史,也是我們大部分家庭的興衰史吧.
"二喜穿著中山服,干干凈凈的,若不是腦袋靠著肩膀,那模樣還真像是城里來的干部"
賞析:二喜是一個腦袋無論如何也離不開肩膀的殘疾人.鳳霞是一個啞巴.但他們深愛彼此的心卻一點也不殘缺.一點也不畸形.當我們看見二喜笑吟吟的看著鳳霞,看見他把鳳霞背在肩上.看見這一對苦難中的人那么努力的愛對方的時候.心里是不是該有一點震撼.身體上的殘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顆"愛人"的心已經漸漸不再完整.
【第2句】: 余華《活著》精彩語段賞析
以下是活著賞析,希望可以幫助你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里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著,痛苦著。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余的發了霉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后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后,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么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并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里痛斥大罵這個余華,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慘,仗著自己有點才華就那么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的評價,艾米麗對《活著》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于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恒的東西。《活著》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比淌?,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蕩,
中年去掘藏,
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后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愿意的猜測,余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蛘卟恍腋5模皇莾H僅活著,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并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并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里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么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聳然?,F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第3句】: 求余華《活著的好句及賞析
【第1句】: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賞析】 對于福貴的“活著”,我們可以讀得很悲觀:人活著,便是活著。青山依舊在,萬事轉頭空。
活著而已。我們也可以讀得很積極:歷盡世間磨難,嘗遍人間悲苦,是強大的毅力與不敗的靈魂使生命屹立不倒!生命,很偉大;生命,太偉大! 【第2句】:那四樣菜都是蔬菜,家珍做得各不相同,可吃到下面都是一塊差不多大小的豬肉。
起先我沒怎么在意,吃到最后一碗菜,底下又是一塊豬肉。我一愣,隨后我就嘿嘿笑了起來。
我明白了家珍的意思,她是在開導我: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樣的。 【賞析】 這一段文字不僅對男人有教育意義,對于女人同樣也應該有所啟發吧。
家珍也不愿意自己的男人在外面沾花惹草,她跟所有的女人一樣也會不舒服,也會生氣。 但不同的是她沒有哭哭啼啼,沒有破口大罵,也沒有把丈夫關在外面。
而是采用這樣的方式來開導規勸?!白钍悄且坏皖^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似的嬌羞?!?/p>
即使是這樣的情況下,家珍依然是站在丈夫身邊,而不是站到對面越鬧越僵。這樣的溫柔實在是勝過千言萬語。
我想在這樣的體貼溫柔下,任何一個男人都會有心里陷下去一塊的感覺吧。 【第3句】:家珍從不頂撞我,聽了這糟蹋她的話,她心里不樂意也只是輕輕說一句: “又不是風吹大的?!?/p>
【賞析】 這一段話是在福貴嫌棄家珍懷孕以后嫌她肚子大取笑她說“風一吹就大了”。福貴說出這樣的話實在是不負責任到令人生氣,一般的女人早就忍不住像潑水一樣罵人了吧?但家珍沒有。
她這一句輕輕的回答我想比起任何語言更有力量,福貴聽了以后應該是滿面羞慚吧?家珍就是這樣,永遠只想著別人,把委屈吞到肚子里。 【第4句】: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游動著,里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
【賞析】 這一個比喻形象生動,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勞動并快樂著的老農形象。 但誰又想到,這樣一個人此前是怎樣的放縱和無恥呢? 【第5句】:“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只小雞,雞養大后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
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钡穆曇衾镞羞械模D了頓又說:“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
傳到你這里,鵝變成了雞,現在是連雞也沒啦?!?【賞析】 徐家的興衰史,也是我們大部分家庭的興衰史吧。
【第5句】:二喜穿著中山服,干干凈凈的,若不是腦袋靠著肩膀,那模樣還真像是城里來的干部。 【賞析】 二喜是一個腦袋無論如何也離不開肩膀的殘疾人,鳳霞是一個啞巴,但他們深愛彼此的心卻一點也不殘缺,一點也不畸形。
當我們看見二喜笑吟吟的看著鳳霞,看見他把鳳霞背在肩上,看見這一對苦難中的人那么努力的愛對方的時候,心里是不是該有一點震撼。身體上的殘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顆“愛人”的心已經漸漸不再完整。
【第4句】: 余華長篇小說《活著》的賞析
正如一條顛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地起伏一樣,前行在寫作之路上的作家們的創作狀態無疑不可能穩定如一。
余華也不例外。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余華在1995年前后,也就他在那篇《活著》的創作前期,余華的文學創作進入了一個很微妙的時期。
首先,我們跨越對經過和原因的猜測和臆斷,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們會發現余華在那一年做出的一個對中國先鋒文壇不啻為一個噩耗的決定:放棄先鋒試驗。然后我們再回眸身后。
這時候就會發現,那實際上在1995年就已經是注定的事情了。這一年,另外兩個著名的年輕作家蘇童,莫言也作出了類似的決定。
余華的告別先鋒小說的宣言是:"我現在是一個關注現實的作家"而這時恰恰是他繼《活著》之后,另外一個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殺青不久。那么就讓我們稍微關注一下這后一部被作者聲稱為"關注現實"的作品。
實際上,它與余華早期作品之間相當明顯的變化?;蛘哒f,我們會驚異地發現這篇文章與余華早期的《在細雨中呼喊》完全是兩種樣子。
那么我們再把目光轉回到1995年,就會發現余華的唯一兼有現實主義文學和先鋒小說特征的作品,就是那篇轟動一時的《活著》。這樣說來,《活著》應該是余華創作的一個過渡。
《活著》是余華創作的一個分水嶺。一方面我們可通過《活著》繼續一個真理:寫作是需要天賦的。
余華在自己的創作風格轉型期間完成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同時,也因為另外一個真理,"寫作是不能完全依靠天賦的",余華的先鋒性寫作在經過了十多個年頭后,于1995年左右的時候徹底陷入了低潮。
事實上,這在中國文壇還是具有一定廣泛性的。1980年以后露面的作者中,都曾經被先鋒的這樣的標簽貼過,不過他們在90年代前后,悄然進入了他們曾經不屑的主流文學。
當然余華等少數幾人堅持的時間甚至還要更久一些。從這個角度說,《活著》是作者在自己進行先鋒性文本創新枯竭的時候,尋求出來的一條出路。
不過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從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來的很大的隨意性可以看出,《活著》不是一部在構思完全成熟后才開始創作的作品。
余華有可能象孩子信手涂鴉一般寫下一個開頭(這個開頭如果對照余華的自身經歷的話,會發現驚人的真實性,事實上,當一個游手好閑的人是余華寫作的最初動因)。作者在將這個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稱不上是在創作。
在余華的創作陷入低迷的時候,寫作其實僅僅是一種習慣而已?!痘钪肥且黄陔S意中完成的小說,對于讀者和作者而言,與所有好作品一樣,是一種偶拾,或者是一個運氣。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
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樣的故事并不具備轟動性。同時,余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余華一直所不屑的。
余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
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在后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現實主義為標榜的中國主流文學評論,對《活著》給予了尖銳的批判。
例如:認為作者將主人公富貴最終的活著類比為一種類似牲畜一般的生存,并予以唾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尤其是當海外市場對《活著》給予了高度的評論評價后,有關《活著》的另外一些見解漸漸出現。
例如:《活著》是繁花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富貴的命運昭示著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虛妄而已,結尾那個與富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另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只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并無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
事實上,后一種可能是非常大的,因為余華在冰冷中敘述殘酷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著》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
這樣就會有一個結局: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閱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
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并無任何意義。
那么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痘钪返膫ゴ蟾锌赡芮∏≡从谶@里。
也正因如此,《活著》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余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采納哦~~~您的采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第5句】: 《活著》的賞析
電影《活著》是根據于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通過對富貴這個人物一生的講述反映了當時整個時代的色彩。
其中富貴的女兒因難產去世的一段,印象比較深刻。首先,它不帶痕跡甚至有點戲謔的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那段扭曲的歷史。
醫生全都進牛棚了,一群紅衛兵小護士接生。好不容易找來的醫生卻因為太餓吃饅頭把自己給噎著了,即讓觀眾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心酸,又不經意的捧腹大笑。
其次,整個難產搶救的過程中,運用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震撼。有些舊的醫院,舊的中山裝,醫生的白大褂,整個醫院的色彩都是黑白或者灰白,像是久遠年代的照片,但是搶救中鮮血的顏色強烈地震撼著觀眾的視覺,即使沒有任何語言描述,整個心都會跟著畫面揪起來。
這件事使富貴又失去了一位親人,他的整個一生都不斷地在失去身邊的親人,每一次都是都是讓人哭不出來的痛,女兒的死讓富貴的活著更加悲痛,但也更加堅韌。
【第6句】: 《活著》作者、好詞好句、主要內容、體會
假如我給《活著》寫序姓名:*** 學號:*** 班級:漢語言文學***摘要:余華精心雕琢的故事或許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讀者的眼球,但這是一把雙刃劍,同時也沖淡了作品的語言魅力和作品的真實性。
我建議余華適當放棄那種以給人造成強烈視覺沖擊為目的的寫作手法,多關注真實的人生,而不要耽溺于那些色彩濃艷到有如梵高畫作的故事,因為真實的人生里往往蘊藏著足以使人淚下的偉大力量。關鍵詞:活著 余華 夸張 真實總夢想著,作為“紅迷”的我,能在《紅樓夢》各種譯文版中加上我寫的序,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有這樣一部壯麗宏大的文學巨著。
每每對人提及,得到的回答無非是:“放著那么些個專家學者作的序不要,人家偏偏就看上了你?”我總消極地的堅持著,臉上掛著尷尬的笑。時至今日,雖然內心深處還保留著這個夢想,但我也知道,有些夢想,就是實現不了。
為《紅樓夢》寫序,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我寫序的熱情依舊不減,于是才有了這個似乎有點不自量的題目。
好在我寫這些東西無非是自娛自樂,絲毫沒有發表或者公開的意圖。少了些焦躁的目的,便多了幾分寫作的快樂。
周國平有一段說日記的話:“日記是最純粹的私人寫作,是個人精神生活的隱秘領域。在日記中,一個人只面對自己的靈魂,只和自己的上帝說話……”我覺得這段話用在寫文章上也未嘗不可,一個人只有在面對自己的靈魂,不為外物束縛,才能寫出超凡脫俗的作品來。
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為書寫序的權利,發不了不要緊,大不了當作日記。能夠當作日記的文章并不多。
中國人謙虛,一味地貶低自己,替人作序叫“佛頭著糞”,作跋叫“狗尾續貂”;而這種謙虛的另一種表現則是過分地抬高他人,在介紹某個作家作品時,動輒“大家”、“巨著”,讓人驚詫整個青黃不接的當代文學史,真的迎來了春天?至于我這篇序,姑且還是讓余華“佛頭著糞”吧。首先說到他的《兄弟》,因為這是我最早看的余華的作品,看了上部過后,覺得不對胃口,和想像的太不一樣,于是沒了看下部的沖動。
對于我這是很少出現的情況,我看書向來是有始有終的。或許就像許多評論家說的那樣吧:荒誕的故事情節,失敗的人物刻畫,沒有力度的文字表現手法。
以致有人揚言要給余華這個曾經的牙醫拔牙,拔掉他的“黃牙”、“假牙”、“雜牙”、“黑牙”。措詞之激烈,可見一斑。
于是又過了好久,我才又敢看余華的作品??础痘钪肪褪窃谶@個時候。
不長的故事,只花了一上午的時間。一貫的大時間跨度,從上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
一個封建地主家庭的紈绔子弟福貴,因為沉溺賭博輸光了家產,生生地將老爹氣死,已有身孕的妻子家珍也被丈人強行帶回娘家。家道的敗落倒似乎讓他一下子長大,明白了肩上的責任。
不得以,為了維持生活,他從贏走他家家產當了地主的龍二手里討來五畝田地,與母親、女兒一道勞動,過起了農民生活。一年后,妻子帶著半歲的兒子回到他身邊。
其實從某種意思上講,這樣的生活,也未嘗不幸福,就像福貴的娘說的那樣:“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钡谀菢右粋€兵荒馬亂的年代,連男耕女織式的平淡生活幾乎都成了奢望。
為了給母親治病,福貴帶著僅剩的妻子從娘家帶來的兩塊銀元,到城里買藥,沒想到陰差陽錯卻給國民黨的軍隊拉去當了壯丁。在戰場上,福貴忍受著饑餓與寒冷與死亡的三重壓迫,九死一生,最后成了解放軍的俘虜,幾乎是僥幸地撿回一條命。
歷經波折,他終于回到了家里,一家人抱頭痛哭,卻得知母親早已去世,而女兒鳳霞也因為一場病變得又聾又啞。真個是物是人非啊。
接著是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地主龍二因不配合人民政府,被判槍決。緊接著又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全村大煉鋼鐵,吃大鍋飯,用歷史課本上的話說,那個時候,生產關系并不適應于當時的生產力發展。
這造成了在三年饑荒中,村里人幾乎餓死。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逼于無奈,福貴夫婦只得把女兒送給人家。
就是這樣一個夫妻倆熱愛的兒子,卻因為給產后大出血的區長夫人獻血被庸醫無情地抽干了血液!而那個區長正是福貴在戰場上認識的好兄弟春生。一家人痛不欲生,家珍的病也一天天重了。
文革來了,春生、隊長等一大批人都被打成了走資派??上驳氖区P霞的婚事終于有了眉目,男青年萬二喜雖是偏頸,但人卻實在,自然而然地和鳳霞走到了一起。
不久后鳳霞有了身孕,給這個不幸的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歡樂。然而好景不長。
鳳霞生把孩子生下來不到十分鐘,因為大出血,死在了奪去有慶生命的那家醫院里。巨大的悲傷的陰霾籠罩于這個已經殘缺的家庭,家珍一病不起,不久去世。
福貴與二喜悉心照料鳳喜的兒子苦根??喔L到四歲的時候,二喜在一次工作事故中慘死。
福貴便與苦根爺倆相依為命,一直到苦根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