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與友人團聚或離別時的佳句
【第1句】: 在我國古代,人們與友人相聚或離別時都會盛情款待,文人墨客還吟詩
【第1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第2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第3句】: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第4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第5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第6句】:離別不堪無限意,艱危深仗濟時才。
【第7句】:相見各頭白,其如離別何。
【第8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第9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第10句】:離別不堪無限意,艱危深仗濟時才。
【第11句】:相見各頭白,其如離別何。
【第12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第2句】: 王維送別友人時,寫下了什么千古名句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來源: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注釋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使:到某地;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附近.渭城:秦時咸陽城,漢代改稱渭城(《漢書·地理志》),唐時屬京兆府咸陽縣轄區,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浥:(yì):濕潤.客舍:旅店.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顏色.君:指元二.更:再.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志》云,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故人:老朋友.更盡:先飲完.譯文清晨的細雨打濕了渭城的浮塵;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請你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吧;因為你離開陽關之后,在那里就見不到老朋友了.賞析唐代大人王維(公元701~761)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陽關曲》),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筆者認為,此詩是中華詩壇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別詩;它巧妙地借助于時空的轉換,營造了耐人尋味的惜別氛圍,達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藝術感染力,具有極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來,文人學者未能準確把握該詩的風格,望文生義地曲解了詩的意蘊,從而降低了它的格調和品位.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護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而設的都護府的簡稱.王維所處的年代,各種民族沖突加劇,唐王朝不斷受到了來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擾.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大逸戰勝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維以鑒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沿途他寫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邊塞名篇.《陽關曲》是王維晚年之作,其創作年代估計在“安史之亂”以后,據《資治通鑒》至德元年(756)七月載:“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載:“上至鳳翔旬日,隴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會”.故當知“安史之亂”暴發后,邊兵大量內調,此詩約作于送友人即將奔赴安西之時,與此同期的詩作尚有《送張判關赴河西》、《送劉司直赴安西》等.無疑,當他送別友人臨近分別時,詩人不會不考慮到戰爭將對他們今后產生的影響.詩的前兩句寫的是送別時的節物風光,描繪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卻充滿詩情畫意.三四句表達了對友人一篇深摯的情誼.但是,在一些權威的辭書和教材中對后兩句均作出了這樣的解釋:“朋友,再干了這一杯酒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筆者以為,這樣的解釋明顯帶有主觀隨意性,沒有真實反映出王維如此造句所想表達的深意,更沒有揭示出此兩句在表達上的佳妙之處.首先,作出了這樣淺顯直白的解釋,本詩顯的似乎并無新意,與他在這一時期的同類作品相比也無特別之處,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別詩,這與后人將之一直譽為唐詩“壓卷之作”的稱謂顯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隱賦有某種其他的寓意,而我們卻一直尚未予以重視而挖掘出來;其次,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護邊疆的詩,面對戰爭的殘酷無情,曾經到訪過邊塞的詩人相當了解,“古來征戰幾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說出“你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這樣的話去傷害友人且觸犯詩讖——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說,從詩句的本身意義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陽關”后才看不到詩人,出了“渭城”不同樣也就看不到詩人了嗎?事實上,即便友人真到了邊疆安西,他同樣也能遇見來自家鄉的“故人”,如岑參在《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詩中就這樣寫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那么,“陽關”一詞在這首詩中的特殊意義又會是什么呢?筆者認為,詩人這兩句其實是運用了逆挽(即敘事題材的“倒敘”)并結合了省略的寫作手法,引導讀者的思緒跟隨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歷經萬種艱險,最后凱旋而歸時,而“我”——現在的這個送行者卻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歷史的真實是,詩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滿六年(于761年)便真的與世長辭了!我們已無法知道他們后來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王維的這兩句詩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長的戎馬生涯與思者的無奈.因此,詩中的“西出陽關”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陽關,而應該是指將來友人完成任務勝利返回時路經“陽關”.長期以來,“西出陽關”一直被簡單理解為友人走出了陽關,但是在這里卻是真正的“一語雙關”:它按著時空的發展次序有著兩幅截然不同的場景,第一幅“西出陽關”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剛剛走出了陽關,渭城在東,陽關在西,是謂“西面出去”,一般人們均持此種觀點;另一幅“西出陽關”就是指友人在經歷許千辛萬苦,完成了任務剴旋而歸時離開了陽關,渭城仍在東,陽關仍在西,卻是謂“西面出來”,詩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見,常人都把友人從“西面出來”誤解成了從“西面出去”了!不難理解,面對各自分離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會引起詩人的無邊遐想,而這種思緒一旦跨越了時空和個人后,便會產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著無與倫比的震撼力,詩人正。
【第3句】: 友人團聚的詩句
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合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這是再見時
還有離別重逢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郭司倉 王昌齡
映門淮水綠
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
春潮夜夜深
夜送趙縱 楊 炯
趙氏連城璧
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
明月滿前川
送朱大入秦 王 維
避人五陵去
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
平生一片心
贈喬侍郎 陳子昂
漢廷榮巧宦
云閣薄邊功
可憐驄馬使
白首為誰雄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清煙 金尊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 別路繞山川
明月懸高樹 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見說蠶叢路 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 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 春流繞蜀城 升沈應已定 不必問君平
就這么多,與友人多為離別后相顧無言的落寞,更濃墨于離別的不舍,正如江淹所言: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不知道你中意哪一個。
希望采納,謝謝~
【第4句】: 友人團聚的詩句
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從別后,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
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合去。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這是再見時還有離別重逢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李白: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元二使安西 唐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0336431-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郭司倉 王昌齡 映門淮水綠 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 春潮夜夜深 夜送趙縱 楊 炯 趙氏連城璧 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 明月滿前川 送朱大入秦 王 維 避人五陵去 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 平生一片心 贈喬侍郎 陳子昂 漢廷榮巧宦 云閣薄邊功 可憐驄馬使 白首為誰雄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清煙 金尊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 別路繞山川 明月懸高樹 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見說蠶叢路 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 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 春流繞蜀城 升沈應已定 不必問君平就這么多,與友人多為離別后相顧無言的落寞,更濃墨于離別的不舍,正如江淹所言: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不知道你中意哪一個。
希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