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出處】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其二》。
【意思翻譯】飲馬渡秋水,秋水寒冷、冷風割面如刀;
【全詩】
《塞下曲四首·其二》
.[唐].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注釋】 ①飲馬:給馬喝水。②平沙:茫茫無際的沙漠。沒:落。黯黯:同 “暗暗”。臨洮:今甘肅岷縣一帶,是長城起點。③長城戰:指開元二年,唐將殺敵數萬,“洮水為之不流。” 咸:都。④蓬蒿:泛指野草。
【全詩鑒賞】
這首樂府曲和《塞上曲》 一樣,都是表達作者反戰思想的。如果《塞上曲》還是含蓄諷喻的風格的話,那么 《塞下曲》 就是作者反對戰爭,向往和平生活的直接抒懷了。
詩歌是以長城為背景,以第一人稱,用 “我” 的視角來描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用水的冰冷刺骨來側面說明塞外環境的惡劣。風和刀的比喻,在唐人詩歌里多有運用,如 “風頭如刀面如割”,應該是那個時期詩人們普遍的慣用語。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這兩句詩情景交融,很好的寫出了作者所見。從“渡秋水” 到 “見臨洮”,寫實感很強,樸實無華,信手寫來,卻感傷至極。“黯黯” 兩字疊用,通過聲音的重復來表達心中的哀怨,深得詩心。
后四句發幽古之思,寫長城一帶,歷來戰爭不斷,白骨成丘,景象凄慘。所謂“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一將功成萬骨枯”,多少征戰將士的白骨都被遺棄在莽莽野草之間,多少輝煌的人世功名都掩埋在了那漫漫的黃沙之下!全詩寫得觸目驚心,深刻地表達了作者的非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