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動于衷
無動于衷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網提供成語無動于衷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無動于衷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無動于衷 成語發音: wú dòng yú zhōng 成語解釋: 衷:內心。絲毫沒有觸動內心。形容對應該動心的事情毫無感觸;漠然置之。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聞之漠然良久,若不能無動于衷者。” 成語繁體: 無動于衷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 衷,不能讀作“āi”。 近義詞: 無動于中  不動聲色  查看更多無動于衷的近義詞>> 反義詞: 感人肺腑  查看更多無動于衷的反義詞>> 成語例句: 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神圣的抗戰,死了那幺多的人,流了那幺多的血,他都無動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