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全詩賞析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níng guāng yōu yōu hán lù zhuì ,cǐ shí lì zài zuì gāo shān 。
bì xū wú yún fēng bú qǐ ,shān shàng zhǎng sōng shān xià shuǐ 。
qún dòng yōu rán yī gù zhōng ,tiān gāo dì píng qiān wàn lǐ 。
shǎo jun1 yǐn wǒ shēng yù tán ,lǐ kōng yáo qǐng zhēn xiān guān 。
yún pīn yù xià xīng dòu dòng ,tiān lè yī shēng jī gǔ hán 。
jīn xiá xīn xīn jiàn dōng shàng ,lún yī yǐng cù yóu pín wàng 。
jué jǐng liáng shí nán zài bìng ,tā nián cǐ rì yīng chóu chà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譯文
平時在紅塵中見到月亮,心都能清靜下來,何況是在這清秋時節的神仙洞府間?凝聚起來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墜落下來,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處。碧空之中沒有一絲云彩,風也不見一縷,可以看見山上高高的松樹和山下的流水。那些行動的物體全在視野之中,天那么高,地那么平,仿佛可以看見千萬里之外:“少君”把我帶到了玉壇之上,遠遠地施禮請仙人相見。云彩聚集,星斗挪動,仙樂奏響,讓人肌骨寒肅。金色的霞光從東面漸漸升起,月輪西斜,仙影遠去,我還在頻頻回望。只因為良辰美景難以再回來,以后到了中秋這天應該很惆悵吧!
詩里面的“少君”是指能和神仙溝通的人。西漢武帝時有一個方士叫李少君,他自言見過神仙,能得長生不老之法,騙取了漢武帝的信任。以后人們就以“少君”代指游仙的向導。
創作背景
鑒賞
這首詩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韻,每一韻又是一個自然段落。第一段寫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寫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襯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暢想,寫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發自然;最后一段從暢想中曳回,寫日出月落,更就"絕景良時"抒發情感,略出桃源別后,難再重游一意。全詩景物隨時而變,情調隨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這首詩表面上可以歸入游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經成為中秋時節人們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賞者怎么理解,可以說百人百解。有聯系劉禹錫仕宦失意,解釋后半部分是以仙宮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歸;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釋為用“寒露墜”代指人生禍福無常,說這是劉禹錫對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許這種種理解,正好體現了“詩豪”作品多彩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