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李叔同先生好詞佳句
【第1句】: 豐子愷的《懷李叔同先生》的賞析
讀《懷李叔同先生》有感
——《懷李叔同先生》豐子愷
讀了豐子愷寫的《懷李叔同先生》,我感到非常地不可思議,一個人竟可以作的那么好?
從這篇文章中,我學到的只有2個字“認真”。這也是李叔同先生一生最大的特點。對于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得徹底不可。
不是嚴肅的老師才能得到學生的敬仰,只有對學生和藹卻有威嚴,嚴肅又可親,上課認真而輕松的老師才能真正地得到學生由心而發的敬佩。盡管我不是一個老師,但我身為一個學生,更能體會到怎樣的老師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佩服之心。我想如果能有一個老師可以像李叔同先生這般,那他的學生我想也不會差到那里去,就像豐子愷這位鼎鼎大名的作家,他不就是李叔捅先生的學生么?再如果一個老師能幽默點,那就會深得學生愛戴。
李叔同先生又稱弘一法師,后半輩子在虎跑寺出家,而且他修的佛法又是佛門中最難修的一門——律宗。但李叔同先生卻能將它修出個名號叫做“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正所謂一位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荀子所著《勸學》中所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 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 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和李白所遇見的老嫗所說的一句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堅持不懈的表現啊。
假如我能做到“凡事認真”,相信我的成績也不會下猾,甚至說不定還會上升。雖然我現在還不能百風之百地隨時隨刻保持這種態度,但是我會盡力以這種態度去對待每一件事,我覺得我的媽媽與那李叔同到有一番相象。我媽媽也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始終忘卻不了,她說:“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必須要趕緊利索,不能拖泥帶水。要么不做,做了,就要堅持不懈地去認真底去做,并且不能半途而費,而且得保證要有效率。就比如學習吧,玩的時候好好玩,學習的時候好好學,如果在玩中學,學中玩,你一樣事都做不好,所以做事要一心一意,萬萬不可分心啊!否則學無所成,你這幾年的學習就白費了!”
李叔同先生,我由心地對你產生敬意!哦,該稱你為弘一法師,你是一代得道高僧,你復興了佛門中幾乎被冷落的律宗,你那不畏艱難的精神真值得我好好學習一番,你連一舉一動都有規律,我從此以后,一定不做邋遢人,要做就做一個不吊兒郎當,粗心大意的人!
【第2句】: 求《懷李叔同先生》讀后感(或賞析句子4個以上也行) 急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在音樂、書法、繪畫和戲劇方面,都頗有造詣。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號弘一。
李叔同祖籍浙江省平湖縣,清光緒六年(1880年)農歷九月二十日出生在天津,父親李世珍是名進士,與直隸總督李鴻章同年會試,是摯友。李世珍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最大鹽商,還兼營銀號,家財萬貫。李叔同為其三姨太所生。在李叔同5歲那年,他父親去世了。他是在長兄文熙和母親教導、關懷下成長的。李叔同7歲就有日誦五百,過目不忘的本領。9歲學篆刻,就在這一年,他看到一個戲班演出,激起他對京劇的興趣,當李叔同長成青年,他在詩詞歌賦、金石書畫方面,已經有了廣博的知識。
被豐子愷稱為“文藝的園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由于種種原因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極人生之路,1918年,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遁入空門,做了一個名“演音”、號“弘一”的僧人。一名曾經純正而且優秀的藝術家,穿上百衲衣后,從觀念到行動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斷絕塵緣,超然物外,幾乎廢棄了所有的藝術專長,耳聞晨鐘暮鼓,心修律宗禪理,藝術家的李叔同變成了宗教家的弘一法師。
諸藝俱疏,唯有書法一事未能讓弘一割舍,伴他直至圓寂于泉州不二寺。在弘一60余年的生命歷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動。由此可見,書法在他心目中占有的地位了。弘一習書始于少年,初學篆書,從津門名士唐敬嚴學習書法篆刻,打下了扎實的功底。再寫隸書,后入楷、行、草諸體,尤對六朝碑版精心揣摩,認真臨寫,形成他勁健厚重的書風。有人將弘一書法風格演變分為三個階段:初由碑學脫胎而來,體勢較矮,肉較多;后肉漸減,氣漸收,融入楷意;再后來字變修長,呈瘦硬清挺之態。其實,從大的審美風格來審視弘一的書法,分為出家前和出家后兩個階段,即勁健與平淡兩種格調,似乎更為恰當。為僧以前,弘一書法有絢爛之致,遁入空門做了和尚,書風突變,棄之崢嶸圭角,行之以藏鋒稚拙,轉入禪境的雅逸恬淡,枯寂孤清。這種巨變,來源于觀念上的變化,亦即是人的變化,在俗是李叔同,離俗則是弘一法師,書寫的目的發生了質的改變。隔斷塵緣的弘一,不再自視為藝術家,作為“寫心”的書法藝術,在其觀念中自然亦異于以往;握管寫字,首先是一種“廣結善緣,普傳佛法”的宗教活動和需要,而作為藝術的書法已退居其次,書法不再是藝術的自覺產物,而是宗教中的藝術品,其藝術價值是作者的不自覺表現而又經后人的審美接受才得以實現的。縱觀弘一遺墨,清靜似水,恬淡自如,實是禪修的結果。“刊落鋒穎,一味恬靜”,清逸的線條泯滅了個性,是禪心的跡化,是期于一種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極致。
作為高僧書法,弘一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盡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并未以堅定的宗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宗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于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八大山人筆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諷刺的意味是顯而易見的,他的畫作實在是一種發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們,弘一逃禪來得徹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要為律宗的即修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宗教家。
書法是心靈的跡化。弘一書法由在俗時的絢爛到脫俗后的平淡,是修心的結果,是大師心靈境界的升華。弘一在致許晦廬的一封信中曾說:“朽人剃染已來二十余年,于文藝不復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識而后文藝’,況乎出家離俗之侶;朽人昔嘗誡人云,‘應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即此義也。”修身重于修藝,修藝賴于修身,弘一在其一生中,將人生、藝術、禪修,有機自然地統一起來,他的書法在心靈升華的同時亦得到了升華,葉圣陶在談弘一晚年書法時說:“弘一法師近幾年的書法,有人說近于晉人。但是,摹仿的哪一家實在說不出。我不懂書法,然而極喜歡他的字。若問他的字為什么使我喜歡,我只能直覺地回答,因為它蘊藉有味。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溫良謙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顏悅色,在那里從容論道。……毫不矜才使氣,功夫在筆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這段話道出了弘一書法所臻至的審美境界。這樣的欣賞,已經超越了書法的一點一線,而是深入書法的本質——文化觀念的價值。
【第3句】: 《霧都孤兒》中的好詞好句
好詞:【第1句】:亟需【第2句】:棘手:扎手,刺手【第3句】:餓癆【第4句】:搖擺不定:指心意猶豫不決,來回變化【第5句】:學識淵博:指學識深而且廣【第6句】:背信棄義: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第7句】:出類拔萃: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第8句】:堅持:決保持住或進行下去【第9句】:美妙:美好;美好絕妙【第10句】:羨慕:愛慕,欽慕,希望自己也有【第11句】:承擔:負擔或擔當【第12句】:麻煩:煩雜瑣碎;費事【第13句】:維持:保持使繼續存在【第14句】:噴嚏:鼻粘膜受刺激,急劇吸氣,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噴出并發出聲音的現象 好句:【第1句】:然而不知是由于造化還是遺傳,奧利弗胸中已經種下了剛毅倔強的精神這種精神廣闊的空間得以發展,還要歸功于寄養所伙食太差,說不定正是由于這種待遇,他好歹活到了自己的第九個生日【第2句】:好一幅絕妙的寫照,活現了仁慈為懷的英國法律【第3句】:蘇爾伯雷先生是個瘦高個,骨節大得出奇,一身黑色禮服早就磨得經緯畢露,下邊配同樣顏色的長統棉襪和鞋子,鞋襪上綴有補丁他那副長相本來就不宜帶有輕松愉快的笑意,不過,總的來說,他倒是有幾分職業性的詼諧他迎著邦布爾先生走上前來,步履十分輕快,親眼地與他握手,眉間顯露出內心的喜悅【第4句】:這天傍晚,白背心紳士非常自信非常明確地斷言,奧立弗不光要受絞刑,而且還會被開腸剖肚,剁成幾塊邦布爾先生悶悶不樂,有些神秘地直搖腦袋,宣稱自己希望奧立弗終得善報對于這一點,甘菲爾先生回答說,他希望那小子還是歸自己,盡管他大體上同意干事的話,但表達出來的愿望似乎完全相反【第5句】:人類作孽的罪證如同濃重的陰云,盡管升騰十分緩慢,但難逃天網,最后總有惡報傾注到我們頭上——我們何不在想像中聽一聽死者發出悲憤的控訴,任何力量也無法壓制,任何尊嚴也無法封鎖的控訴——哪怕只是稍微想一想,聽一聽,那么每天每日的生活所帶來的傷害不義磨難痛苦暴行和冤屈,哪里還會有落腳之處!【第6句】:在某一個小城,由于諸多原因,對該城的大名還是不提為好,我連假名也不給它取一個此地和無數大大小小的城鎮一樣,在那里的公共建筑物之中也有一個古已有之的機構,這就是濟貧院本章題目中提到了姓名的那個人就出生在這所濟貧院里,具體日期無需贅述,反正這一點對讀者來說無關緊要——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是這樣【第7句】:我們已經陪著他在回家的路上走了很長一段,那個老太婆的喪事也已做好了一切準備,現在讓我們去打聽一下奧立弗·退斯特的下落,看看托比·格拉基特丟下他以后,他是否還躺在水溝里【第8句】:該理事會儲君都是一些練達睿智的哲人,當他們關心起濟貧院來的時候,立刻發現了一個等閑之輩絕對看不出來的問題-窮人們喜歡濟貧院【第9句】:奧利弗犯下了一個褻瀆神明,大逆不道的罪過,公然要求多給些粥,在以后的一個禮拜里,他成了一名重要的犯人,一直被單獨關在黑屋子里,這種安排是出自理事會的遠見卓識與大慈大悲【第10句】:兩個孤兒長時間地緊緊擁抱,淚水滾滾流淌,相互講出一些不連貫的話語,讓我們將這些淚水和話語獻給上帝吧轉瞬之間,他倆都知道了各自的父親姐姐母親是誰歡樂與憂傷交匯在命運的杯子里,然而其中絕沒有辛酸的眼淚:因為就連憂傷本身也已沖淡,又裹在了那樣甜蜜親切的回憶之中,失去了所有的苦澀,成了一種莊嚴的快慰【第11句】:一些意志堅定的人在經受生離死別考驗時表現出令人羨慕的順從與剛毅【第12句】:自己內心有一種正在增長的尊嚴,有了這種尊嚴,他才堅持到了最后,哪怕被他們活活架在火上烤,也不會叫一聲【第13句】:說起來,世間一應人等當中,如果有誰流露出一絲一毫缺少感情的跡象,理事會理所當然會處于一種滿腔義憤震驚不已的狀況,然而,這一回他們卻有些誤會了事情很簡單,奧立弗的感受并非太少,而應當說太多了,大有可能被落到頭上的虐待弄得一輩子傻里傻氣,心灰意懶他無動于衷地聽完這一條有關他的去向的消息,接過塞到他手里的行李——拿在手里實在費不了多大勁,因為他的行李也就是一個牛皮紙包,半英尺見方,三英寸厚——把帽檐往下拉了拉,又一次緊緊拉住邦布爾先生的外套袖口,由這位大人物領著去了一處新的受難場所【第14句】:終于,一陣痛苦而微弱的哭聲打破了四周的沉寂,孩子發出一陣呻吟,醒過來了他的左臂給用一張披巾草草包扎了一下,沉甸甸地垂在身邊,動彈不得,披巾上浸透了鮮血他渾身癱軟,幾乎無法坐起來等到果真坐起來的時候,他吃力地掉過頭去,指望有人救助,卻不禁疼得呻吟起來由于寒冷和疲勞,他身上的每一處關節都在哆嗦他掙扎著站起身來,然而,從頭到腳抖個不停,又直挺挺地倒了下去【第15句】:小奧利弗多次率領葬禮行列,他配上了一條拖到膝蓋的帽帶,使城里所有做母親的都生出一份說不出的感動和贊賞【第16句】:哭是上帝賦予我們的天性--但又有多少人會這般小小年紀就在上帝面前傾灑淚水!【第17句】:天將破曉,第一抹暗淡模糊的色彩——與其說這是白晝的誕生,不如說是黑夜的死亡——軟弱無力地在空中閃射著微光,空氣變得分外凜冽刺骨黑暗中看上去模糊可怕的物體變得越來越清晰,逐漸恢復了為人熟知的形狀一陣驟雨僻哩啪啦地打在光禿禿的灌木叢中盡管急雨打在身上,奧立弗卻沒有感。
【第4句】: 求李叔同先生的《金縷曲》的翻譯~最好有賞析~
李叔同這首詞,寫于1905年。
這年他的慈母去世,對他心靈打擊很大。再加上國事維艱,列強肆虐,民不聊生,李叔同陷入空前的悲憤和迷茫。
他決意去日本求學,尋求強國之道。這是他赴日前所作。
當然,赴日之后,他也并未學得強國之術,卻是娶了一位日籍夫人。言歸正傳。
先解釋字詞:被發(被 同披,被發,披發)佯狂走(佯狂,裝做發狂的樣子。這是暗示屈原去國的意思)。
莽中原,暮鴉(暮鴉,尤昏鴉,極言荒涼之境況)啼徹,幾枝衰柳。 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
便惹得離人(遠行人)消瘦。行矣臨流(臨流,面對江流。
這句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重太息(太息,嘆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這句從王維的紅豆詩化出)。愁黯黯,濃于酒。
漾情不斷(漾,水溢。漾情,滿腔之情)淞波溜(淞波不知何解。
從字面看,當是吳淞江之波浪。但李叔同當年去日本是從天津出發的)。
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遮,同“這”)難回首。二十文章驚國內(李叔同作這首詞,時年二十六歲。
但其詩文字畫,已名震天下)。究竟空談何有。
聽匣底蒼龍(匣底,指劍鞘;蒼龍,寶劍名)狂吼。長夜凄風眠不得,度(超度。
這里作解救)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孤負(孤負,辜負)。
【第5句】: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后感怎么寫,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后感 愛
內容自己去概括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捧者書一遍又一遍地讀者,魯迅先生的身影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曾離去,他指引著我,感動著我。其中最能教育我的一件事是:魯迅先生教育青少年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把書的內容仔細地“消化”掉,“攝取”其中的精華。
以前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文學、科普方面的書,我總是只注意讀故事情節,而忽略了書本身的內涵。最后,往往只記住了書里扣人心弦的表面,而那些真正應該記住的知識卻與我失之交臂。
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以后,我一定要改掉這些不好的讀書習慣,認真讀好每一本書,理解它們的深刻含義,還要學會摘抄書里的好詞好句,提高我的閱讀欣賞能力。 這本書還有一件事也令我印象深刻:魯迅先生生前十分關心他的女傭人阿三。
阿三因為丈夫失業心情不好,魯迅先生非常體諒她,讓她多休息,不要太勞累。這充分體現了魯迅先生時時刻刻都在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
想想生活中,如果別人遇到了困難,我們也能為他著想,那么一定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舉辦小報評比活動,有幾位同學沒帶水彩筆,我發現了他們為難的表情,立刻主動地把我的水彩筆借給了他們,還幫他們出主意。
后來當我也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們也立馬“拔刀相助”,把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所以,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后,我確信只要你時時刻刻為別人著想,那他也一定也會來幫助你。
這就是“助人為樂”的道理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本能令我學到知識,學到道理的好書。相信你讀了以后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
【第6句】: 好詞好句有嗎
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于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分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柔和的陽光斜掛在蒼松翠柏不凋的枝葉上,顯得那么安靜肅穆,綠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腳步是那么輕起輕落,大家的心中卻是那么的激動與思緒波涌。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浪花飛濺,時而巨浪沖天……人們在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之后,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
當你身臨暖風拂面,鳥語花香,青山綠水,良田萬頃的春景時,一定會陶醉其中;當你面對如金似銀,碩果累累的金秋季節時,一定會欣喜不已。你可曾想過,那盎然的春色卻是歷經嚴寒洗禮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卻是接受酷暑熔煉后的結晶。…………
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獲果實,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該卷起褲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種、耕耘,直到收獲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