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蒙氏培訓感言
幼兒園蒙氏教育日常生活區有哪些教具
幼兒園蒙氏教育日常生活區的教具上百種。
但是,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個民族、國家、地區都有獨特的個性,也就把蒙氏教具個性化了。
“中國人用筷子吃飯”、“蘇格蘭的男人穿裙子”,從這兩個陳述中,我們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質:(1)它依各個文化的不同, 內容也就不會完全相同。
(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動, 大都可納入這一項目中。
基于以上的原因,蒙氏并未替這項訓練列出教具的目錄,而希望導師能協調“智能啟發”與“文化常規”的雙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制定教學方案。
美國將日常生活這項練習分為四大類(1)動作:例如,劃直線走路等。
(2)照顧自己:例如,穿鞋脫子、衣服等。
(3)照顧自己的環境:例如,拔草、澆花。
(4)禮貌:例如,打招呼等。
中國人更重視幼兒智能訓練,把認知、動手融入日常生活教育當中,因為對幼兒來說,感覺器官是智能的發育核心,手眼的協調也為他們將來的日常生活、學習能力作了“預備”的工作。
比如說想要寫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發育起來,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練習;時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發達到有握筆描畫的力量,和越來越準確的“有模有樣”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訓練更重要的目的,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進而學習彼此尊重,養成良好的社會能力,使孩子成為一個獨立、合群、自信的個體。
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養出孩子的獨立、專心、協調、秩序等等習性,奠定良好發展的基礎。
蒙氏教具也可以培養社交能力,比如說:活動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當兒童甲在玩倒水,乙也想玩兒就必須“等待”。
更如禮貌、問候等日常生活常規也包括在這項練習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機會,俾使他們從中了解社會行為。
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說是蒙氏教育的入手處,假如這個部分沒有做好,就出現不了蒙氏現象(秩序→專心→反復練習→協調),而往后的感官、數學教具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無法達到最大的開發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