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文含有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含有“比喻的修辭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含有“比喻的修辭手法”的句子有:
【第1句】:樹上的蘋果像燈籠似的又大又紅。
【第2句】:天漸漸破曉,淡青色的天空鑲著幾顆殘星,大地朦朦朧朧的,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輕紗。
【第3句】:她臉上洋溢著興奮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綻開的山丹丹花一樣。
【第4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動不動扒在火堆里。
【第5句】:遠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紅的朝霞。
【第6句】:紅紅的柿子像燈籠似的掛在枝頭。
【第7句】: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 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第8句】:節(jié)日的街上人很多,多的像在地面上的螞蟻。
【第9句】:節(jié)日的街上人很多,像數(shù)不清的星星。
【第10句】:街上人山人海,就像過江之鯽。
【第1句】: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一種常用 修辭手法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 本體, 喻體和 比喻詞組成,又有 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么叫本體和 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
【第2句】:作用:
(1) 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東西具體地說出,借其他類似事物加以說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飾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動,突出特點,渲染氛圍,側(cè)面烘托。
【第2句】: 表示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么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4)使語言生動形象。(一般表述為:生動形象地刻劃或描寫了……)
(5)引起(或激發(fā)、豐富)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6)突出(或烘托)事物的特點
(7)使說明事物(或事理)、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溫馨提示:在習(xí)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突出事物的特點,把事物刻畫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實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運用比喻句還應(yīng)該注意比喻的手法只能用于不同類的事物之間的比喻,同類事物不能作比喻。
【第3句】: 四年級下冊學(xué)過的課文有哪些句子運用比喻句
1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
手比做鷹的爪子 小英雄雨來 2他高高的身材,長得很秀氣,一對大眼睛明亮得像玉泉的水. 眼睛比做玉泉的水 魚游到他的紙上了 3人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藍.黃河比做中弧處崗肺瞢鍍哥僧工吉華民族的搖藍 黃河是怎么變化的 4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草地比做運動場 麥哨 5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菜園比做翡翠 父親的菜園 參考資料:我是在書上找的.。
【第4句】: 含有比喻也有擬人的句子有哪些
一個含有比喻也有擬人的句子
月亮從云朵中露出了她的笑臉,好像一個害羞的少女。
還有個更美的: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再 給你一個:春風(fēng)拂過,花兒笑了,紅紅的,像一團火。
小花吮吸著雨憨,在微風(fēng)中翩翩起舞,像一個漂亮的小女孩。
擬人句就是根據(jù)想象把物當(dāng)做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tài)、思想和感情。一句話,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去寫物。這種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擬人句的運用形式
(1)把動物擬人化。
(2)把植物擬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擬人化。
例句:
【第1句】:秋天邁著沉穩(wěn)的腳步緩緩地向我們走來,又悄無聲息地走開。
【第2句】:秋便以翩躚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第3句】:秋天是美麗的,在曼妙的韻律中舞著她的裙擺。
【第4句】:花兒在風(fēng)中笑彎了腰.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組成,又有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么叫本體和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本體和喻體。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1)比喻說理淺顯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敘事能化抽象為具體,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狀物能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深刻的印象.
運用比喻句應(yīng)該注意: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句:
(1)母愛似山,父愛似海。
(2)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3)月亮慢慢地從江心升起來了,圓圓的、亮晶晶的,好像一個銀盤。
(4)春風(fēng)像一支彩筆,把整個世界勾勒得更加絢麗多彩 。
(5)春風(fēng)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6)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7)東方天邊的彩霞時刻在變幻,如霜楓,如榴火,如瑪瑙,如琥珀。
(8)西湖像一塊碧玉,也像一面銅鏡。
(9)星星像一雙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第5句】: 關(guān)于比喻句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露似珍珠月似弓。
【第2句】: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第3句】:皎潔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第4句】:春風(fēng)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第5句】: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
【第6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邊,穿著白衣服的仙女.
【第7句】:春天是位魔法師,她融化了冰雪,讓小草破土而出。
【第8句】: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第9句】: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第10句】: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第11句】: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第12句】:幸福是染色的畫筆,能染紅鮮花,也能染綠樹葉;能給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質(zhì)感,也能給純潔的心靈涂抹一層輝煌。
【第13句】:這一朵朵菊花,遠看像一個個色彩鮮艷的繡球,近撫好似一匹匹細膩的絲綢。
【第14句】:天上的云像連綿的峰巒,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獅,像奔騰的駿馬。
【第15句】: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一道亮麗的彩虹,像仙女飄舞的裙帶,像一座七彩小橋,像一朵朵耀眼,絢麗的云。
【第16句】: 春天到了,大地變成了一片綠毯。
【第17句】:一艘銀灰色的氣墊船,像一匹純種烈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飛掠而過。
【第18句】: 遠遠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樹連成一片,濃濃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顴骨上橫著的一道劍眉。
【第19句】: 鵝毛,像蘆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來。
【第20句】:北極星像盞指路燈一樣掛在天空。
【第6句】: 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有哪些
鱈魚一次產(chǎn)卵竟達千萬粒,真正能變成幼魚的卵可能還不到1%.列數(shù)字:準確,有科學(xué)根據(jù) 打比方:天上的星星像一顆顆寶石. 作比較:春天的雨細膩柔媚,夏天的雨粗獷熱烈. 舉例子:暈?zāi)茴A(yù)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qū),出現(xiàn)暈就代表將要下雨.(根據(jù)大的范圍列舉相應(yīng)的例子 舉列子 為了給混噩的世人敲響警鐘,聯(lián)合國在大力推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的同時,特地將1997年"六 五"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定為"為了地球的生命" 打比方 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這是不足取的. 作比較 大自然對人類的影響遠比海洋對人類的影響深遠. 列數(shù)字 不是巧合.作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蘊藏在蔚藍色的大海里.其余不組3%的淡水又有接近2/3凍結(jié)在南極洲和格陵蘭的冰層中.。
【第7句】: 帶有比喻的詩句有哪些
【第1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第2句】: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guān)河亭作》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第3句】:天寒色青蒼,北風(fēng)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叫:風(fēng)聲如吼。
【第4句】: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第3句】: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唐?高駢《對雪》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第4句】: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fù)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wù)壑衤暋!?
【第5句】: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第6句】: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第7句】: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第8句】: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zé)o私玉萬家 元?黃庚《雪》玉:喻白雪。
【第9句】: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第10句】: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詩經(jīng)?小雅?角弓》
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義。
【第11句】:寒風(fēng)摧樹木,嚴霜結(jié)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第12句】:凄凄歲暮風(fēng),翳翳經(jīng)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第13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lián)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第14句】:明月照積雪,朔風(fēng)勁且哀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朔風(fēng):北風(fēng)。勁:猛烈。哀:凄厲。
【第15句】:隔牖風(fēng)驚竹,開門雪滿山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牖:窗戶。風(fēng)驚竹:風(fēng)中帶雪,打在竹上,發(fā)出沙沙的響聲。
【第16句】: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yīng)制》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第17句】: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第18句】: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第19句】:地白風(fēng)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第20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唐?李白《北風(fēng)行》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第21句】: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fēng) 唐?杜甫《對雪》
回風(fēng):回旋的風(fēng)。
【第22句】: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jié)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指直:手指僵直。
【第23句】:云晴鷗更舞,風(fēng)逆雁無行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無行:不成行列。
【第24句】:寒天催日短,風(fēng)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第25句】: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第26句】: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dāng)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