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名句
“意料之中。”某資深外資投行從業者對投中網表示。
2024年4月2日,《福布斯雜志》發布文章表示,A16Z已經提交申請,將公司注冊為FA,正式放棄VC基金的身份。
“觀察近年來A16Z的投資動態可知,它的最終目標是要下場投資數字貨幣。它確實有過輝煌的風投業績,但目前,傳統的VC模式會成為它的‘絆腳石’。”上述從業者對投中網評論稱。
A16Z為全球頂級VC機構,于2009年創辦,目前由馬克·安德森和本·霍洛維茨共同全資持有。近日,機構宣布已募集最新一期20億美元基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資料顯示,該機構管理總資產規模已超過120億美元。包括Facebook、GitHub、Instagram在內,A16Z已經實現多次高額回報的退出。
A16Z聯合創始人馬克·安德森被稱為“硅谷傳奇風險投資人”,對投資風向一直有著敏銳的判斷。早年間,他曾提出互聯網界耳熟能詳的名句:“軟件正在吞噬整個世界。”而在2024年,面對區塊鏈變革,他再次發聲,“我們專注于非投機性項目。我們希望由加密協議支持的服務被數億人使用,并最終被數十億人使用。”
他相信,加密代幣是數字網絡的原生資產類別,但其價值是由底層的實際應用所驅動的。
事實上,無論是下場專注數字貨幣的A16Z,抑或是在國內不斷延伸投資生態的經緯、紅杉、GGV等,一場屬于這個時代的VC變革正在發生。
巨頭下場
2024年起,A16Z成為了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領域最活躍、最狂熱的投資機構之一,并于2024年初宣布成立3億美元規模的加密貨幣投資基金A16Z Crypto。
在區塊鏈的熱潮褪去的2024年,這一舉措引起了諸多爭議。
A16Z在官網回應稱,“機構建立基金的目的不只是投資加密貨幣這么簡單。下一代計算設備、人工智能與數字加密技術的相互融合與相互促進。成立該基金,就是為了抓住這一大趨勢帶來的新機會。”
A16Z聯合創始人馬克·安德森說道,“我們將加密貨幣背后的區塊鏈技術視為一次計算模式的變革,而這一變革會帶來全新的軟件開發與應用生態。”
生態搭建的第一步,A16Z終于邁出。
而《福布斯雜志》指出,A16Z已將“全部150名員工注冊為FA”。依照監管法律和政策,他們將必須申報自己的資產狀況,并接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背景調查。
“代價高昂”,《福布斯雜志》如是評價A16Z將公司注冊為FA的舉措。然而,該媒體將此舉最大的好處歸結為,“可以自由地分享交易”。
具體來講,成為FA機構后,A16Z以及其員工將被允許進行二級市場交易,且機構可以不用顧忌LP“股權投資”的限制,自由選擇盈利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密貨幣投資基金A16Z Crypto成立之初,“自由”也是A16Z所強調的熱詞。
公司官網表示,A16Z創建新基金的原因是保持最大的自由度與靈活性。
“我們投資于各個階段的公司,從種子階段預發布項目到完全開發的后期網絡,如比特幣和以太坊。我們將投資于傳統金融工具,如股票或可轉換債券,以及直接購買數字貨幣/代幣等新工具。加密貨幣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世界各地都有很棒的項目,我們會相應地進行投資。”A16Z聯合創始人馬克·安德森說道。
但身為一家傳統VC機構,這樣的自由同樣要受制于LP的牽絆。
A16Z早有準備。《福布斯雜志》爆料稱,A16Z Crypto基金是與公司其他部門分開的法律實體。理由是“為了避免注冊為傳統風險投資基金所存在得法律限制。”
對于傳統風險投資基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法規將數字貨幣投資定義為“高風險”,并將此類二次購買和基金或代幣投資限制在不超過傳統風險投資基金的20%。這自然無法滿足A16Z的野心。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資料顯示,A16Z近年為了投資區塊鏈項目而募集的基金(V、V-A、V-B、V-Q)均為自主托管,而非托管在第三方銀行。而在成為 FA之后,A16Z則能夠更靈活地在數字加密貨幣市場上進行交易。
“我們在加密資產方面的投資已經超過5年。我們從未出售過其中任何一筆投資,并且短期內也不會有出售計劃。”A16Z聯合創始人馬克·安德森曾公開表示。
而對于A16Z正式放棄VC身份,前述資深外資投行從業者將其歸因為“風投生意不好做。”
近年來,硅谷科技獨角獸的上市之路異常崎嶇,股價破發已成常態。4月2日,Lyft遭機構看空,上市第二個交易日暴跌11%。而這共享出行第一股,同樣是A16Z的所投項目。
由此,重新注冊為FA并下場投資數字貨幣又何嘗不是昔日VC巨頭的又一次轉身?
VC向前看
VC機構的轉型變革,也正在國內悄然興起。
投中網日前就曾報道,經緯中國有一個獨立的團隊已在開展FA業務。”且,“這不是什么新鮮事,做了有一年了。”知情人士此前對投中網表示。
而在投中研究院院長國立波看來,其拓展FA業務是近幾年做VC生態圈的能力輸出。“因為做FA的話,一是可以幫助企業融資,二是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企業投資機會,同時也可以為基金的退出提供很好的幫助。”
他認為,“從VC來講,做FA業務其實還是比較罕見的現象。機構做這件事情的話,那應該跟它的資源稟賦是相符合的。我想這也是整個VC生態圈建設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在國內,基金管理人越發強調價值創造的重要性。普華永道中國華中區私募股權基金業務組主管合伙人曾表示,“他們并不滿足于僅僅充當‘資金提供者’的純財務投資人角色,而是更愿意幫助企業對接行業資源并實現發展,成為提供增值服務的深度參與者。”
在投中網近期對VC、PE機構的采訪中,“投后管理”已然成為各大機構的熱詞。可以看出,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幫助企業融資、進而幫助基金退出的能力,對于VC、PE機構來講,已成為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某PE從業者將這樣的現象稱為,“VC向前看。”而除去FA業務,VC向前看的另一步伐,邁向了種子基金。
2024年,紅杉中國、GGV等多家頭部VC機構,先后宣布設立種子基金。在某種意義上,設立種子基金可以理解為紅杉對自身發起的新一輪挑戰。而從試圖更接近“最早”的角度來看,紅杉成立種子基金的動機亦不難理解。
“紅杉做種子基金其實也是在完善創業生態。另外,現在企業估值越來越高,機構不往前端走的話,確實也不是很好投。”國立波院長表示。
“機構到了一定規模就不會只著眼于短期收益”,前述PE從業者告訴投中網。
“我們往前面走,往前面布局,這樣可以一直跟我們的連續創業者保持一個很緊密的關系跟感覺,然后再來后續的資金安排,可以讓我們一直跟投,然后下注,是這樣的商業模式。”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瑋談到設立種子基金時提到。
寫在最后
A16Z、經緯、紅杉、GGV,都在引領著一場屬于這個時代的VC變革。
“業務延展后,VC將越來越依賴于對一個行業的深植。”前述PE從業者告訴投中網,“對行業更了解后,投資人需要更了解該行業用錢的周期,對現金流有更深的認識,對資源有更強的把控。否則,生態鏈條就會‘斷掉’。”
此外,“變革來臨之時,必須撕開資本傲慢的面紗,至少和創始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真格基金合伙人王強如是說道。(文/柴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