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物在人不在的句子
【第1句】: 形容物是人非的成語,俗話,句子
出處:李清照《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詞語:
時過境遷
滄海桑田
白云蒼狗
類似的詩句: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黛玉《葬花吟》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趙嘏 《江樓有感》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生查子》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歐陽修《浪淘沙》
……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騰王閣》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李煜《子夜歌》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后,白頭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賀鑄《鷓鴣天》
【第2句】: 以物喻人的句子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這也是作文中用來表現.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講述[我們"全家歡度收獲節.邊品嘗新花生.邊談論花生的好處,告訴人們.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文章在談論花生的好處時.有這樣幾段話: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這幾段話就運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點來比喻怎樣做人)的方法: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我"從父親的話中體會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認識得到了父親的肯定.這就像畫龍點晴一樣.很自然地表達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見.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讀讀下面這篇文章.體會一下本文借物喻人的特點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樹
杏子成熟時.正趕上農村收麥.麥收過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兒扛著木棍兒.棍兒上挑著籃兒.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鄰居二嬸兒.二嬸兒見我也去采杏.忙告訴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個山溝里那棵樹上還有杏兒.只是杏子又青又小.還不好吃!"說完.二嬸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遠就看到了那棵樹.它是那條山溝里僅有的一棵杏樹.走近了才望見樹上綠綠的葉子中顆顆半紅不綠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擠滿枝頭.隨著一陣微風.杏樹抖動起枝葉.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這是一棵老杏樹.它長在溝底缺土少水的巖石旁.樹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顯然它已歷盡滄桑.我把木棍兒插在腰間攀到樹上.坐在粗大的樹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條上.每個葉窩兒都掛著一個圓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長著[陰陽臉"--一面綠中透黃.一面黃里帶紅,個頭兒也不小.個個兒都像個小蘋果兒.望著這綠葉間壓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們像珍珠.像寶石.還是像翡翠.像瑪瑙.捏開一個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滿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頭.無意中發現兩個樹杈之間卡著一塊石頭.哦!我全明白了:二嬸兒說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為樹太高.她看不見結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會上樹.夠不著.用石頭又砸不下來.顯然.她著實冤枉了這棵老杏樹.
望著滿樹伸手可及的果實.再俯視一下這棵飽經風霜的老杏樹.一種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樹啊老杏樹.你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獨自扎根于這深山巖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為人們結下多少杏子?可你對人卻無半點所求.當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禮時.腳跟仍是那樣堅定.胸懷仍是那樣坦蕩.無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樹啊!
我輕輕地取下石塊.抽出腰間的木棍兒.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兒而折損老樹的枝葉.傷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樹.挎上籃兒.再爬上樹.坐在老杏樹的懷抱中.盡情地摘著杏子.盡情地享受著它奉獻的果實.
這是一篇優美.生動.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個同學讀了此文之后.都一定會認識到:本文決不單純是狀[物",作者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樹的特點.熱情謳歌了具有老杏樹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扎根深山.飽經風霜.老而不衰.只講奉獻.胸懷坦蕩.無私)的人.同時從心底抒發了對具有老杏樹品格的人的無比敬愛之情.
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時.描述的事物的特點.要與人的品格有相似之處,讓人讀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認識到.本文借物要說明什么.要借物贊譽怎樣的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