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含有比喻的句子
【第1句】: 秋浦歌的詩句
《秋浦歌十七首》唐代:李白 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一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其十五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鷴,結罝映深竹。 其十七 桃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云。 釋義: 其一 秋浦水像秋一樣的長,景色蕭條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樣不可量度,我樂行至大樓山以散心憂。 站在山頂西望伏安,直見長江之水正滾滾東流。
我問江水:你還記得我李白嗎? 請你將我一掬淚水,遙寄給揚州的朋友去吧! 其二 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鳴,連附近的小黃山也愁白了頭。 青溪雖非是隴水。
但也發出像隴水一樣的悲胭之聲。 我想離開這里,但卻因故而去不得;本來打算暫游此地,但卻滯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鄉啊,想至此不覺在孤舟上潛然淚流。 其三 秋浦產一種霹駝鳥,其羽毛之美,為人間天上所少有。
以美麗著稱的山雞,見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邊映照自己的華美的羽毛。 其四 入了秋浦之境,一個早晨就愁白了我的雙鬢。
那凄切的猿聲,叫得將我滿頭的白發郡成了紛亂的素絲。 其五 秋涌河畔的樹叢中多產白猿,其跳躍飛騰如一團白雪。
它們在樹枝上牽引著兒女,在玩水中厲月的游戲。 其六 愁作秋浦之客,強看秋浦之花。
秋浦的山川就如剡縣一樣優美,而其風光卻像長沙一帶的瀟湘之景。 其七 我像晉朝的山簡一樣大醉騎馬而歸;我像春秋時的寧戚一樣倚牛角而歌。
空吟著《牛歌》而無人知遇,便只有像蘇秦那樣淚落黑羅裘了。 其八 在秋浦的干重山嶺中,唯有水車嶺的風景最為奇特。
天空好像要隨著大石一道傾倒下來,山石上的松蘿兔絲在順水飄拂。 其九 巨石江祖聳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掃青天的一幅天然畫屏。
上面古人的題詩千年猶在,其在綠字之上長滿了美麗的苔蘚。 其十 秋浦河岸的兩旁,長著千千萬萬棵石楠樹和女貞林。
各個山頭上都落滿了白鬢,各個山澗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勸君千萬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聲會攪碎你這位他鄉游子的客心。
其十一 邏人石之上只有飛鳥才能飛過,江祖石上有漁人筑起了捕魚的小堤壩。 急流使得客舟飛快地行駛,山花挨著人面,散著陣陣香氣。
其十二 水如一匹靜靜的白練,此地之水即與天平。 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覽明月,一邊看賞兩岸的鮮花,一邊在艙中飲酒呢? 其十三 透明的綠水中映著一輪素凈的明月,一行白鷺在日光下飛行。
種田郎荷鋤聽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著山歌踏月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徹天地,柴煙中紅星亂閃。
冶煉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 其十五 白發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其十六 秋浦的田舍老翁,為捕魚而睡在水上的船中。 他的妻子在竹林深處張結鳥網,捕捉林中的白鷴。
其十七 桃波離這里只有一步地之遙,那里的人說話這里都聽得清清楚楚。 我在這里暗與山僧告別,遙向白云作揖而去。
注釋: 【第1句】:秋浦:唐時屬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
【第2句】:山公:指山簡。 【第3句】:寧戚:春秋時衛國人。
【第4句】:白石爛:寧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之句。 【第5句】:黑貂裘:《戰國策·秦策》載,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
【第6句】:水車嶺:《貴池志》載,貴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車嶺。 【第7句】:寄生:一種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樹、楊樹等枝杈上,靠吸取這些樹的養分而存活。
【第8句】:江祖一片石:《一統志》載,江祖山,在貴池西南二十五里處,一石突出水際,高數丈,名曰江祖石。 【第9句】:邏人:今稱邏人磯,乃江邊一巨石。
人:一作“叉”。 【第10句】:魚梁:地名,在邏人磯附近。
【第11句】:舟:一作“行” 【第12句】:平天:湖名,舊址在貴池西南的齊山腳下。 【第13句】: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臉紅。
這里是指爐火映紅人臉。 【第14句】:個:如此,這般。
【第15句】:秋霜:形容頭發白如秋霜。 【第16句】:白鷴(xián):大型鳥類,也叫“白雉“。
【第17句】:罝(jū):捕捉兔子的網,泛指捕鳥獸的網。 。
【第2句】: 秋浦歌描寫了哪些景物,什么人物,哪些詩句寫景,哪些詩句寫人 愛問
詩詞原文 秋浦歌 (唐)李 白 白 發 三 千 丈, 緣 愁 似 個 (個)長。
不 知 明 鏡 里, 何 處 得 秋 霜?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字句淺釋 【第1句】:秋浦:在今安徽池州市貴池區西南。 唐時是著名產銅、銀的地方。
【第2句】:緣:因為。 【第3句】:秋霜:秋天的白霜,這里用來形容白發。
似 個:這個。 譯文 我頭上的白發長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緒也這樣長。
對著明亮的鏡子,我的頭發白得像秋霜。 我真不知道哪里弄來這模樣! 編輯本段詩詞賞析 解析 這首詩采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根本不可能。 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
“緣”,因為;“個長”,這么長。白發因愁而生,因愁而長。
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征。詩中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于是這三千丈的白發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的夸張。
后兩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是說: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怎么會變得這樣的白。 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一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難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代指白發,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
此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 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發,鬢染秋霜呢?【簡析版本2】 文化價值 “曾記當年騎竹馬,而今便是白頭翁。”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小時候的事情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怎么就已經白發上頭了?無怪古往今來,許多詩人都哀嘆青春易逝、光陰難留、人生如夢。 但李白與眾不同,他一來就出口不凡:白發三千丈!猛一下把個滿頭銀發的形象推到你的面前,而那雪白的銀絲卻一直飄灑流蕩而去,消失在無窮遠的地方!當這一震撼人心的鏡頭淡出以后,他才向你吐露內心的哀愁,指出白發是因愁而起,可知愁有多深!又用雪白而寒冷的秋霜描述象征老邁的白發,意味著走向老邁的過程是一個冷峻 無 現實,而對于“老之將至”這一警告,自己還是深感突然、手足無措,不免發出由衷的哀嘆! 一般人都怕“老”,但最怕的是緊跟在“老”后面的“死”。
一般人都怕“死”,是因為對“死”的本質毫無了解,又受了無神論者披著“科學”外衣的、反科學的“解釋”的誤導。然而,確實有許多人不怕死。
他們明白“死”的真正意義,其中許多人還能預知死期,真正做到“視死如歸”。讀了此詩,如有“當頭棒喝”之感,因而對“生”與“死”這個重大問題嚴肅地考慮,甚至探究一下“視死如歸”者的人生妙諦,你就充分體現了這首千古名作的不朽價值。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象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編輯本段秋浦歌 十七首 原詩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一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nǎn)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解析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詩的題材非常特殊,寫的是正在從事緊張勞動的冶煉工人,這類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詩中是絕無僅有,而且就是在中國整個詩歌藝術寶庫中,也是十分罕見的,所以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詩歌的一開始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見爐火熊熊燃燒,映紅了整個天地,在夜幕中遠遠望去,景色非常壯觀;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見從爐中噴出一股股紫色的濃煙,時而有腥紅的火星從爐煙中歡快地跳出來,整個畫面呈現出濃重的色調與強烈動感,給人以一種視覺上的沖擊。
透過這種不同尋常的景象描寫,分明可以感受到詩人在親臨這種火熱的勞動場面后,所引起的興奮、欣喜而又夾雜著新奇、贊嘆的多重感情體驗。 接下來兩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是作者對正在緊張勞作的冶煉工人的正。
【第3句】: 帶有比喻的句子
比喻的形式
比喻按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來看,其基本類型有三種: 明喻、隱喻(暗喻) 、借喻 除此三種基本類型之外,根據比喻的三個部分的結合情況,其變化形式有: 博喻、倒喻、反喻、縮喻、擴喻、較喻、回喻、互喻、曲喻
明喻
本體、喻詞和喻體同時出現。常用的喻詞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仿佛等。 例子: 他(本體)動也不動,彷如(喻詞)石像(喻體)。 葉子(本體)出水很高,像(喻詞)亭亭的舞女的裙(喻體)。(朱自清《荷塘月色》)
隱 喻
本體、喻體同時出現,但用「是」、「成」、「成為」、「變為」等系詞代替「像」一類的喻詞。 例子: 母親啊!你 (本體)是 荷葉(喻體), 我(本體) 是 紅蓮(喻體)。 更多的時候,烏云四合,層巒疊嶂(本體)都成了水墨山水(喻體)。(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借 喻
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 例子: 天上張著灰色的幔(喻體)。 (「灰色的幔」是喻體。本體是「黑云」,但不寫出來。)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喻體)了,我再也說不出話。(魯迅《故鄉》)
比 擬
喻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是保留喻體的特征,讓它直接加在本體上。 例子: 夜和失明的野藤,還在那里摸索著,碑上的字跡。(「夜和野藤」是本體,喻體是「人」,但不寫出來,保留了人失明和摸索的特征。) 有時開著自己的車從這里路過,總是看到路軌伸展著生銹的臂膀捅向遠方。(「路軌」是本體,喻體是「人」,但不寫出來,保留了人伸展著臂膀捅向遠方的特征。)
博 喻
極光有時出現時間極短,猶如節日的焰火在空中閃現一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有時卻可以在蒼穹之中輝映幾個小時;有時像一條彩帶,有時像一團火焰,有時像一張五光十色的巨大銀幕;有的色彩紛紜,變幻無窮;有的僅呈銀白色,猶如棉絮、白云,凝固不變;有的異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輝;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絲;有的結構單一,狀如一彎弧光,呈現淡綠、微紅的色調;有的猶如彩綢或緞帶拋向天空,上下飛舞、翻動;有的軟如紗巾,隨風飄動,呈現出紫色、深紅的色彩;有時極光出現在地平線上,猶如晨光曙色;有時極光如山茶吐艷,一片火紅;有時極光密聚一起,猶如窗簾慢帳;有時它又射出許多光束,宛如孔雀開屏,蝶翼飛舞。(「極光」是本體,「彩帶」「火焰」「銀幕」「青絲」等都是它的喻體,屬于一個本體可以帶多個喻體的類型。)
【第4句】: 帶有比喻的詩句有哪些
【第1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第2句】:
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第3句】: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唐?孟郊《苦寒吟》
叫:風聲如吼。
【第4句】: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第3句】: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唐?高駢《對雪》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第4句】: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第5句】: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第6句】: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第7句】: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第8句】: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元?黃庚《雪》玉:喻白雪。
【第9句】: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第10句】: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詩經?小雅?角弓》
瀌瀌:雪盛的樣子;一說猶“飄飄”。晛;太陽的熱氣。曰:語助詞,無實義。
【第11句】: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第12句】: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凄凄:寒涼。翳翳:陰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見。皓:白。
晉?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第13句】: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14句】: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南朝宋?謝靈運《歲暮》
朔風:北風。勁:猛烈。哀:凄厲。
【第15句】: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牖:窗戶。風驚竹:風中帶雪,打在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
【第16句】: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唐?宋之問《苑中遇雪應制》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第17句】:水聲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
【第18句】: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歸舊山》
【第19句】: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第20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唐?李白《北風行》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第21句】: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唐?杜甫《對雪》
回風:回旋的風。
【第22句】: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指直:手指僵直。
【第23句】:云晴鷗更舞,風逆雁無行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無行:不成行列。
【第24句】: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第25句】: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
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一作張繼詩)
【第26句】: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第5句】: 帶有比喻的句子
(1)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橋懸在上空。
(2)天漸漸破曉,淡青色的天空鑲著幾顆殘星,大地朦朦朧朧的,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輕紗。
(3)我順著柳蔭小路漫步,只見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澀的低著頭,在朝輝中舒展著柔美的身姿。
(4)玉盤似的明月高掛在淡藍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樣瀉下來,大地一片銀白色。
(5)月亮默默的從江心升起來了,圓圓的、亮晶晶的,好像一個銀盤。
(6)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廣柑樹,就像一把把巨大的傘,挺立在那里,滿樹都閃著細碎的銀光。
(7)春風像一只彩筆,把整個世界勾勒得更加絢麗多彩
(8)春風像個慈祥的母親,拂著你的臉頰,使你感到舒暢,心曠神怡。
(9)云彩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漂浮在空中。
(10)東方天邊的彩霞時刻在變幻,如霜楓,如榴火,如瑪瑙,如琥珀。
正是荷花成熟的季節,一朵朵荷花含苞怒放,滿田野里的荷田閃爍著金光,一簇簇的荷花有的帶著水珠乍開,有的含苞吐蕾,有的像個含羞的少女似開非開。一朵朵飽滿的蓮蓬,擠滿荷田,等待著俏麗的客家采蓮女來采摘。
那荷葉,大的似磨盤,有的舒展似傘,那荷葉上的水珠,有的像情人的淚珠,有的分散成細小的碎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閃爍著斑斕的光彩,遠遠望去,在周圍的翠綠的群山映襯下,在紅紅的晚霞映照下,那一團團的荷花,像一團團紅云,一層層的丹霞,你看那一望無際的荷田,如胭如染,令人如入仙境。
奇妙的晚霞.紅的像火,亮的像陽,美的像畫。
山像駿馬,樹林就是整齊的馬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