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正面人生挫折的句子
【第1句】: 貝多芬一生遇到的挫折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維也納樂派最后一位,也是最偉大的代表人物。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萊茵河畔離法國國境不遠(yuǎn)的小城市--波恩。父親是個宮廷樂團的男高間歌手,母親是個廚娘。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
從樂派歸屬來說,貝多芬基本上是古典的,但其后期明顯具有浪漫因素,因此似該歸為浪漫派。其代表作:第三、五、六、七、九交響曲(Op.【第55句】:【第67句】:【第68句】:【第92句】:125),序曲《愛格蒙特》(Op.84)、序曲《林利奧蘭》(Op.62)、第五鋼琴協(xié)奏曲《皇帝》(Op.73)、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Op.61)、C大調(diào)第九弦樂四重奏第三號(Op.59-3)、c小調(diào)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Op.13)、#c小調(diào)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Op.27-2)、F大調(diào)第五鋼琴奏鳴曲《春天》(Op.24)、F大調(diào)第二浪漫曲(Op.50)。
晚年的貝多芬健康狀況極度惡化,物質(zhì)生活十分困難.在1827年3月二十六日, 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走完了人生的五十六個年頭,離開了人世.在他的遺體下葬時,有兩萬群眾自發(fā)的前來護(hù)送他的靈柩,所有的學(xué)校停課表示哀悼. 貝多芬是音樂史上偉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而九部交響曲代表了他音樂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他的交響樂不但體現(xiàn)了他堅強的性格, 也充分反映了當(dāng)時那個時代的思想變革和歷史進(jìn)程. 他的作品構(gòu)思宏大, 內(nèi)容深邃充滿了英 PHILIPS 438 730-2 雄般的氣勢,他的音樂使人思索,永遠(yuǎn)給人以力量和鼓舞是音樂史<;鋼琴奏鳴曲>; 上的里程碑。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1770年12月l 6日出生在德國波恩。他父親和爺爺都是音樂家。
貝多芬還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了音樂才華。7歲時,貝多芬已登臺表演了。
1787年,貝多芬到了維也納,見到了他崇拜的偶像莫扎特。貝多芬在大鍵琴上演奏了一會兒后,向莫扎特要了個主旋律。他即興演奏得很出色,莫扎特聽得興致勃勃,轉(zhuǎn)身對其他在場的音樂家說:“這個年輕人有一天會在世界上留下英名。”
但是,貝多芬不能呆在維也納,因為母親病了,便匆匆趕回波恩。
1792年,貝多芬重返維也納,在那里度過了他的一生。他成了海頓的學(xué)生,但不滿意海頓的教學(xué)方法。為了不得罪這位大師,他暗中從師于另一位作曲家約翰·申克。
盡管如此,貝多芬很快成名了。后來,悲劇臨頭,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慢慢變聾。這是他生命中的巨大危機。
從此,貝多芬的音樂內(nèi)涵更加深刻了。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作曲風(fēng)格。他的音樂反映了他激蕩的思想感情、他的痛苦和歡樂。在此期間,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交響樂中最著名的第五交響曲《命運》。他在這支交響曲中用音樂描述了他對耳聾命運的抗?fàn)帯X惗喾曳浅Y澩▏蟾锩睦硐耄虼怂训谌豁懬队⑿邸帆I(xiàn)給拿破侖,認(rèn)為拿破侖代表著“自由、平等和博愛”。但是,當(dāng)他聽說拿破侖宣布自己為皇帝時,立刻撕去了寫著獻(xiàn)辭的扉頁。
正是在貝多芬生命的最后一段時期,他寫了一些最偉大、最富有思想內(nèi)容的作品,其中包括他的第九交響曲。
1826年,貝多芬病情嚴(yán)重了;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去世,享年57歲。
這位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的棺木從街道兩旁站立的【第2句】:5萬人中抬過。30位著名的音樂家、藝術(shù)家、作家和詩人手持火炬,其中有弗朗茲·舒伯特。
在維也納古老的公墓里,可以看到這位大師的最后安息地——一塊簡樸的石碑,石碑上刻著那個輝煌的名字:“貝多芬”。
貝多芬的一生是一位偉大藝術(shù)家的一生,也是一個偉人的一生。他的天才擴大了音樂的語言;他的作品向全世界宣講這個偉大靈魂的掙扎、抱負(fù)和勝利,深深地感動著人們,表達(dá)了整個人類的美的感情。他的人品高尚。人們尊敬他的偉大才華,熱愛他心靈的善良和純潔。為了不愧于自己崇高的理想,他在痛苦和不幸中跟命運英勇地進(jìn)行了一生的抗?fàn)帯K且粋€有著深刻思想的人,他的音樂深深地感動了一代代的聽眾。
鋼琴公主 回答時間 2008-03-18 07:59
【第2句】: 貝多芬的生平挫折
用《第九交響樂》的樂譜表示最為貼切。
如果一定要用線段來表示的話,也一定要用五線譜
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dǎo)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yè)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dāng)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dāng)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fā)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zāi)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rèn)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第3句】: 米開朗琪羅、貝多芬遇到那些挫折
貝多芬出生于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仆。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jīng)常受到父親的打罵。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么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扭轉(zhuǎn)了維也納當(dāng)時輕浮的作風(fēng)。
米開朗基羅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chuàng)作他并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卷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革命結(jié)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重新為他所抗拒的人勞作。他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韌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的沉淪,那么就定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第4句】: 貝多芬面對挫折自強不息的故事100字
貝多芬在1797年的冬日的日記簿上這樣記錄著: “身體無論怎樣弱,我的心一定要征服他。
我今年25歲了。我必須盡我所能,成遂一切愿望。”
寫了這段日記之后,不久就達(dá)到了剝奪他的后半生的幸福的肉體上的大苦痛。他的聾疾發(fā)生于1798年的夏日。
貝多芬的藝術(shù)生活,在十八九世紀(jì)的交代期起一大變化。以前即是海頓和莫扎特的影響的時代,以后是自己的樂風(fēng)獨立的時代。
十八九兩世紀(jì)之交的數(shù)年間,貝多芬正在埋頭于作曲中,對于自己的健康狀態(tài)差不多全不注意。因這原故,耳疾愈加重了。
到了1801年,他在劇場中必須坐在第一排椅子上,方能聽見歌手的唱聲。 他在寫給一個知友的信上這樣說: “你所親愛的貝多芬,完全是一個不幸的人,他已經(jīng)在和自然與神相沖突了!我常常詛咒神明。
因為神明在拿他的所造物來當(dāng)作自然界的極細(xì)微的事實奈??我所親愛的一切事物,今已離去我了。像從前的沒有耳病,是何等的幸福!倘得與從前一樣地健聽,我真要立刻飛奔來告訴你。
然而我絕不能得到這歡喜了!我的青春已經(jīng)長逝,青年時代的希望的實現(xiàn),藝術(shù)上的銘記的完成,在我都已不可能。我只得悲極而放棄我的一生了。
…… 到了次年,即1802年,他的耳疾更加深起來,又常常耳鳴。他是自然愛好者,野外散步是他的最大的慰安。
這時候他到野外,聽不出農(nóng)夫的吹笛的聲響,頓時又起悲觀,寫了“遺言”寄送朋友。然而他終于是強者,用不屈不撓的態(tài)度,來同這聾疾戰(zhàn)斗,他曾經(jīng)對人說: “我一定要克制我的命運。”
從此以后的生活,全部是對于聾疾的苦戰(zhàn)了。1809年,拿破侖軍隊侵入維也納,炮彈飛走空中的時候,貝多芬恐怕炮彈的聲音增進(jìn)他耳疾,用兩手指緊緊地塞住自己的耳孔,滿腔憂悶地躺在床上。
聾疾是貝多芬的生涯中的一大悲哀。他的作品常是生活的反映。
他能在黑暗中打出光明。故在貝多芬,音樂是苦惱的赴訴處,同時又是苦惱的逃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