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個將相和的好句子匯集五篇
將相和人教版教學課件
將相和教學要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藺相如和廉頗忠于國家、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將相和人教版教學課件,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目的】
【第1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第2句】: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第3句】:學會簡要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第1句】: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第2句】:學會復述故事。
【教學難點】課文中的三個故事是圍繞怎樣一個中心組織在一起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1句】: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三個小故事。你們能從標題中看出是哪兩個人物嗎?(學生自由發言)那么“將”“相”各指誰?“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讓我們讀文去看看吧!
【第2句】: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
【第1句】:出示閱讀提示: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給文中的三個小故事加一個小標題,想想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系。
(3)提出你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得問題準備組內討論。
【第2句】: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作標注。
【第3句】:交流自學情況
【第1句】:檢查讀文,糾詞正音。
【第2句】:交流三個小故事所加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第3句】:學生現在小組內交流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初步解決一部分問題,留出有價值的問題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班內交流。
【第4句】:教師同學生共同分類歸納重點問題:
(1)完璧歸趙
藺相如為什么要說“這塊比上有點兒小毛病?”
藺相如為什么要讓自己的腦袋和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
秦王沒有得到和氏璧怎么會心甘情愿的讓藺相如回國?
(2)澠池之會
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
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3)負荊請罪
藺相如為什么要避讓廉頗?
廉頗至藺相如門上請罪時為什么要脫下戰袍,背上荊條?
【第4句】:布置作業
要求學生精讀課文,勾畫重點問題答案,為下一節課的匯報做準備。
第二課時
【第1句】:導入
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廉頗和藺相如,讓我們感知古人的機智和風度。
【第2句】:再一次出示重點問題提示
引導: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小故事?練習多讀讀,自由結組,解決故事中的問題。
【第3句】:交流討論并指導朗讀
【第1句】:圍繞“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說說為什么?”這一話題,交流討論并指導朗讀。
(1)藺相如:機智勇敢;熱愛祖國;胸懷寬廣;顧全大局;
(2)廉頗:英勇善戰;熱愛祖國;知錯就改;
(3)要求學生想全理由,組織好語言。
(4)指導學生朗讀藺相如和廉頗的相關語句。
【第2句】:重點語句:
(1)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的.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2)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第4句】:總結
《將相和》中,藺相如和廉頗使兩個同樣熠熠生輝的人物,他們的故事流芳千古,傳為佳話,讓他們身上的這種優秀品質在我們的身上發揚光大吧!
第三課時
【第1句】:導入
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想:廉頗到藺府負荊請罪會怎么說,怎么做呢?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說呢?
【第1句】:學生自己練習說一說。
【第2句】:把“負荊請罪”的結尾補充豐滿,寫一個片斷。
【第3句】:讀習作,師生評議。
【第2句】:編排課本劇
【第1句】:選擇一個小故事,試演。
【第2句】:師生品評
【第3句】:布置作業
【第1句】:抄寫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2句】:(選做)有條件的學生看看表現“將相和”內容的戲曲的錄像、錄音。
《將相和》教學課件資料
《將相和》教學課件資料該怎么制作才能讓學生更加理解這篇文章呢?下面我們不妨參考以下的例子吧!
《將相和》教學課件資料【1】
生字學習
璧 諾
怯 瑟
缶 拒
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①在書上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
②本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課文主要講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_____時候,主要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故事。
從下面的話可以看出藺相如是怎樣一個人?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來。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課堂練習:
【第1句】:藺相如之所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騙回和氏璧,是因為________。
【第2句】:用上“之所以……是因為……”聯系“完璧歸趙”這個故事說一句話。
“澠池之會”這個故事的前因是__________, 后果是________。
思考:
“澠池之會”上秦趙兩國是打了平手,還是分出了勝負?
藺相如對廉頗的傲慢無禮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藺相如先是對廉頗避讓。他避讓廉頗并非害怕他,而是為了國家利益。
從這幾個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廉頗呢?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之間有什么聯系?
三個故事各有情節,但又緊密聯系。“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 的發展,“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的結果是“負荊請罪” 的起因。
《將相和》教學課件資料【2】
讀一讀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想一想
藺相如是僅僅靠一張嘴嗎?
完璧歸趙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澠池之會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讀一讀
課文通過對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權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贊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
學習詞語
召集 大臣 允諾 廉頗
抵御 侮辱 拒絕 戰袍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將相和的教學課件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將相和》這出故事宣揚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將相和的課件,歡迎閱讀。
【第1句】:導入
【第1句】:上課!大家好,請坐!同學們,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國被分裂成了七個國家(課件:七國方位圖)秦、齊、楚、燕、韓、趙、魏。其中,趙國比較弱小,又地處強大的秦國之東,因而常受至秦國的欺負,由此,也就有了《將相和》這個流傳至今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第2句】:一齊讀讀課題
【第3句】:《將相和》課題三個字中,你會特別注意到哪個字?
【第4句】:為什么,“和”字使你想知道什么?(將相為什么會和?)你還想知道什么?(將相為什么不和?)師:也想知道的舉手,很好,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就一定能學好!
【第2句】:體會將相不和的原因
【第1句】: 將相不和,文章哪寫了將相不和?劃出相關語句(課件出示問題)
【第2句】:學生劃句子,師巡視
【第3句】:文章哪寫了將相不和?誰來讀讀你劃的句子?(課件出示:廉頗說的話)很好,也劃到這的舉手!
【第4句】:廉頗是什么人?他是一位怎樣的將軍?師介紹:有一次,廉頗攻打齊國,長驅直入齊國境內,威震列國。
【第5句】:然而,此時,這位驍勇善戰的廉頗將軍心里是什么滋味?我們一起讀讀這段,體會體會。
【第6句】:廉頗心里什么滋味?(不服、忌妒)很不錯,你會從人物語言去感受人物內心,表揚!
【第7句】:我們看,廉頗為了表達自己心中強烈的不滿,不服,他用了一個什么句?(感嘆句)對,很明顯,感嘆句有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還用了一個什么句?(反問句)哪句是反問句?意思是什么?
【第8句】:但廉頗用反問句來說,那表達 的語氣和感情就更強烈,誰來讀讀這個反問句?抽兩個學生對比讀。(表揚,他鉆到廉頗心里去了。)
【第9句】: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這段中還有哪個字也表達了廉頗極度的憤慨?(哼)很好,你哼一下,這廉頗生氣嗎,誰再來哼一下
【第10句】:看來,廉頗雖是武將,也很會表達,我們要表達內心強烈的感情可以用感嘆句,反問句,還可以用語氣詞。我們一起讀讀廉頗說的話,讀出廉頗 不服,氣憤。
【第11句】:廉頗說藺相如沒能耐,你贊同嗎?(不贊同)你的意思是藺相如有能耐?認為藺相如有能耐的舉手!
【第3句】:感受相的勇敢機智
【第1句】:口說無憑(課件出示:藺相如的哪些言行可以證明他是有能耐的?劃出相關語句)
【第2句】:學生劃句子,師巡視。
【第3句】:好的,我看大部分同學都劃好了,我們小組內快速交流一下,看看劃得對不對?
(一)學習“完璧歸趙”
【第1句】:誰來讀讀你們組劃的句子(課件出示:騙璧部分)也劃到這的舉手!
【第2句】:這句能證明藺相如有什么能耐?(機智)何以見得?
【第3句】:藺相如不僅這一騙的方法機智,而且在表達上也很機智,(板書:機智)想想,藺相如說這話時的語氣會是怎樣的,秦王才會相信?(溫和的,假裝膽小的)
【第4句】:誰來讀讀他說的話?抽兩個學生對比讀,看看哪位藺相如更會讓秦王相信?(嗯,很好,他簡直是藺相如的化身)
【第5句】:還有哪也能證明?(課件出示:撞璧部分)
【第6句】:從這,能證明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勇敢并板書)為什么?師:秦王是什么人,強盛的秦國之君,是天下最可怕的人,藺相如呢,一個小小的趙國的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小的使臣,竟然敢威脅秦王,這要何等的勇氣!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第7句】:如此勇敢,又是如此機智,用個成語來贊美他?(智勇雙全,有勇有謀、大智大勇)
【第8句】: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還有很多地方都體了藺相如非常機智,勇敢的,我們就不一一分析了。
(二)學習“澠池之會”
【第1句】:我們再來看看,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是怎樣的?誰來讀讀你劃的句子?(課件出示:逼秦王擊缶部分)
【第2句】: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段話,看看這段中,哪個詞會一下就跳入你的眼簾?
【第3句】:哪個詞?(課件:“同歸于盡”變色)
【第4句】:從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么?(藺相如愛國)師:是啊,藺相如為了趙王的面子,為了國家的尊嚴連命都不顧,真可謂是赤膽忠心。
【第5句】:從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可以證明,廉頗是錯的,藺相如之所以封為上卿靠的是什么?(課件出示:填空)
【第4句】:將相握手言和
(一)相顧全大局
【第1句】:奇怪了,我們能看出藺相如有能耐,為何與他同朝為官的廉頗將軍沒看出呢?他比我們傻嗎?為什么?(他當時在氣頭上)師:是啊,當一個人產生忌妒心理時,在氣頭上時,對別人的評價總是有失公正的,我們就不要犯廉頗將軍這樣的`錯了。
【第2句】:(課件出示:負荊請罪圖)可為什么后來,這位驍勇善戰,居功自傲的廉頗將軍又去向藺相如請罪呢?為什么?什么原因促使廉頗來個180度轉身?到文中找原因,劃出相關語句。
【第3句】:誰找到了廉頗負荊請罪的原因?(也就是藺相如說的一番話,課件出示)
【第4句】: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藺相如說的話,看看,從藺相如的話中,你聽出了什么?
【第5句】:你聽出了什么?(他愛國,顧全大局)板書:顧全大局
師:是啊,面對廉頗的有詆毀,廉頗的咄咄逼人,藺相如沒有斤斤計較,沒有肥唇相譏,而是寬容忍讓,顧全大局,一心為趙國著想,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肚量,我們一起讀讀這段,一同感受藺相如的高尚品質。
(二)將相“和”
【第1句】:藺相如的這些話最終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你想想,廉頗聽到藺相如的這番話,他心里會怎么想?文章寫了嗎?但我們可以體會得到,他怎么想?(課件出示:情境寫話)
【第2句】:誰來說說,你認為廉頗會怎么想?
【第3句】:廉頗不僅這樣想了,還這樣去做了,從他這一舉動,可以看出廉頗是個怎樣的人?(板書:知錯能改)
【第4句】:就這樣,將相和好了,但將相和好的關鍵是什么?
師:是啊,他們都是為了誰?可見他們都有一顆愛國的心(板書:愛國)
【第5句】:總結全文
【第1句】:是啊,(課件出示:對聯)藺相如“宰相肚里能撐船”是為了趙國,廉頗“將軍背上可負荊”也是為了趙國,正是這種愛國情結,使他們握手言和,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
【第2句】:這個故事離我們已有2000多年了,可我們仍然在學習,不僅因為故事中的藺相如,廉頗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而且還給后人于啟示,想想,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要團結)
【第3句】:是啊,我們要團結,要以大局為重,要以和為貴!
【第4句】: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課后請同學們收集歷史故事中,生活中團結的故事,小組內開個故事會。
《將相和》教學課件
《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將相和課件 ,歡迎閱讀。
教材分析:
《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
教學目標:
【第1句】: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理屈詞窮、絕口不提、理直氣壯、允諾、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等在句子中的意思。
【第2句】:理解課文內容,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第3句】:給課文事件加小標題,搞清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各事件與整個故事的關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重點:
【第1句】: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第2句】:借助小標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第1句】: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第2句】:搞清各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教學準備:
廉頗的話提前分句打印。
創新與突破點:
【第1句】:課文長容量大是本篇課文特點,為避免繁瑣教學,面面俱到,緊緊圍繞主人公的活動為中心,通過對主人公的動作、語言的描寫內容進行讀、思,去理解內容,體會人物思想。
【第2句】:讀在語文教學中是目地,是手段,是途徑。本節課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體會。在本課充分運用學生的默讀、個人感悟朗讀、男女生齊讀、聯系人物身份針對性演讀等多種方法。
【第3句】:板書設計以師生板書有機融合為特色,以將、相、和與三個故事兩條主線力求體現教學重難點的解決。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第1句】:直接導入,理清前因后果:
些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發生在兩千多年以前、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將相和》。(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自由讀書,思考:將相和的故事是由哪三個事件組成的?(生讀書)
交流:將相和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相會)、負荊請罪三個事件組成。由學生交流并認真板書在黑板相應位置,齊讀后任選其一交流主要內容,進一步思考:這三個事件在文中的敘述順序能否顛倒?并自由選擇關聯詞“因為…所以…” “只有…才…”理清前因后果。
【第2句】:讀書評價,感悟廉頗其人:
同學們想一想:在這三個事件中,有一位貫穿始終的靈魂人物,他是誰?(生交流)對,卿相藺相如,也就是將相和中的“相”(板書:藺相如)。我們也注意到在剛才的講述中,同學們注意到經歷了完璧歸趙之后的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為士大夫(板書:士大夫),澠池之會后的藺相如被封為上卿(板書:上卿),可謂平步青云,書上特別說明的是職位比廉頗還高。
那作為同朝為官、戰功顯赫的大將軍廉頗此時對藺相如作何評價呢?找到廉頗的話,誰來讀讀?(抽生讀書)數一數,廉頗說了幾句話。來,先看第一句。(貼第一句: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每個人,你現在就是廉頗,就說這句話,(抽生讀書)感覺這廉將軍什么樣?(預設: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傲氣十足,居功自傲,很神氣,相機板書)(貼第二句: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第二句,自己讀試試。(抽生讀書)聽出廉將軍對藺相如什么態度了嗎?(預設:看不起,不屑一顧,相機板書并補充強調:一張嘴,爬到我頭上去了。覺得藺相如有沒有真本事?所以他的決定就是(貼第三句: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一起讀。
有一個詞叫“言為心聲”,意思是通過聽一個人說的話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是個怎樣的人。聽了廉將軍這短短的三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廉將軍在你的面前?(預設交流:耿直暢快、豪爽、率直,性子直等,相機板書)作為一員武將,廉頗之所以這樣率直地表達不滿,是因為他一直站在誰的角度?引導學生再次讀書,找到三句話中的同一個人稱:我,從而點明:廉頗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難以全面,帶有很大的片面性。題目是將相和,此時的將相之間是和還是不和?引導學生用“將相之所以不和,是因為藺相如————,還因為廉頗————”來從表象和實質兩個層面感悟:將相之所以不和,表面看是因為藺相如的官位比廉頗高,實際是因為廉頗的錯誤認識:藺相如沒有本事,只靠說嘴皮子就作了比自己還高的官。
【第3句】:友情調解,感悟藺相如其人:
既然是廉將軍的認識出現了問題,那咱們就來幫幫廉將軍,全面了解了解藺相如這人吧!既然廉將軍認為藺相如是靠一張嘴被封為上卿的,那我們就從藺相如所說的話開始研究。
邊快速默讀課文,邊提筆用直線畫出藺相如說的話。(提醒大家,藺相如說話的內容都在引號中。)
好,來,按課文敘述順序交流你畫出的內容。(抽生交流)
【第1句】:臨危受命
同學們,請思考:藺相如的這番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趙國的君臣都為難想不出辦法的時候)用一個詞就是——臨危受命(板書)。那我可不可以這樣認為:藺相如太聰明了,所以趙王一問他怎么辦,他就不加思索地說了這番話?為什么?引導學生交流:想了一會兒,也就是他經過慎重思考以后,那這時他會怎樣地說這番話?你來補充:藺相如想了一會兒,()地說。(預設交流:斬釘截鐵、堅決、胸有成竹、擲地有聲)太好了,所有的男同學我們都是藺相如,端起書一起來胸有成竹地讀書。同學們,這是藺相如的辦法,也可以說這就是藺相如對趙王作出———(承諾),要么以璧換城,要么完璧歸趙。
【第2句】:略施小計
來,繼續交流藺相如的話。抽生讀“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好,同學們,就這句,真話假話?那就這句假話,你覺得藺相如此時說得妥不妥?為什么?(生交流,引導:不只是妥,還很巧妙,先看看秦王拿到和氏璧時的表現即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這時,以璧換城已不可能,唯有沉著冷靜地和秦王斗智斗勇,以求完璧歸趙。
【第3句】:理直氣壯
和氏璧既然已經回到自己手中,藺相如再說話可就——理直氣壯了。誰能讀出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話來?(抽生同時提醒學生:現在,我們就是秦王,聽聽藺相如的話。)
秦王們,你心里想什么?(預設交流:可別真的摔碎了和氏璧,哎喲,這可不行…….)也恰恰是這個“撞”字,你看出藺相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生交流:勇敢、無畏。)是啊,這真是寧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大無畏精神呀!板書。
【第4句】:大大方方
我們來合作讀讀第九段,我讀旁白,大家讀藺相如的話。
同學們,放下書,回顧完璧歸趙的故事,我們可以用這樣一組關聯詞來總結:在這場和氏璧的爭奪戰中,之所以有“完璧歸趙”的結果,是因為------------------------.(生添:藺相如不畏強敵,勇敢機智,……)
【第5句】:不辱使命
當然,作為強大一方的'秦國對趙國的威脅并沒有因此結束,幾年后的澠池之會中,藺相如更是面對秦王對趙王的的侮辱,說出了怎樣的話?(生讀藺相如的話)來一起告訴廉頗,藺相如是靠的耍耍嘴皮子立功的嗎?靠的是什么?(預設交流:面對強敵,藺相如靠的是拳拳愛國之心,過人的謀略和勇氣取勝)
【第6句】:顧全大局就是這樣一位在敵人面前勇敢無畏的上卿,面對廉頗的這些片面評價時卻說出了怎樣的話?(抽生讀),你聽出了什么?(預設交流:藺相如回避廉頗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
【第4句】:將相之和,品名著之魅力
同學們,我們尚且聽出了藺相如的識大體、顧大局,更何況是大將軍廉頗呢!來看60頁的插圖,廉頗與藺相如共同的愛國情懷成就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畫面定格在“負荊請罪”這個歷史瞬間,我們不妨化靜為動,在腦海中想象一下兩人見面會使怎樣的情景,他們會說些什么。好了,同學們,發生在2000多年前的這段故事,能夠流傳千古,除了因為跌宕起伏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還因為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意義,我讀完以后最大的感觸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能負荊。送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