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先秦諸子百家名句
先秦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第一座高峰,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完美詮釋了中國古代思想之自由、文化之燦爛,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孔子、老子、墨子等偉大文學家、思想家為后世留下了一座座瑰麗的藝術寶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
【第1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老子
【第2句】: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
【第3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第4句】: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第5句】: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老子
【第6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
【第7句】: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莊子
【第8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第9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第10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第11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第12句】: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
【第13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第14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第15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第16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第17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第18句】: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
【第19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
【第20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第21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第22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第23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
【第24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第25句】: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
【第26句】: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
【第27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武
【第28句】:嚴家無悍勇,慈母有敗子。——韓非子
【第29句】: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第30句】:小人謀身,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鬼谷子
【第31句】:物極必反,困則思變。——鬼谷子
【第32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武
【第33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孫武
【第34句】:識時務者為俊杰,通機變者為英豪。——晏子
【第35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第36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第37句】: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第38句】: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韓非子
【第39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第40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先秦諸子百家最優秀最科學的學派是哪家?是墨家嗎
五十年前,曾經猛批孔子,說孔子思想是萬惡之源,禍害了中國兩千年。稱孔子就是格格巫+容嬤嬤+蛇精+一只耳+黃世仁+周扒皮。
那是一個說謊的時代。以現在的眼光看,先秦諸子最優秀、最先進的,還是儒家學派。
法家主張愚民、弱民、貧民、疲民、辱民、虐民。把國家變成一個煉獄。
以刑罰捍衛君主,奴役臣民。商鞅是讓人民死于法令,韓非是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
韓非甚至提出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張——主而誅臣,焉有過!
墨家也是極度集權,提倡尚同。
法家是不允許人民有思想;墨家是只允許一種思想存在。
看過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狼犬丹尼》,才能領悟法家思想的真諦;看了電影《致命拜訪》,就才能領悟墨家思想的真諦。
儒家思想與法家針鋒相對,水火不容。主張把人民當奴才的君主,必須誅殺。孔子謂之湯武革命。革命一詞,最早由孔子提出。【儒家思想先進吧!】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標準要求君主。然后,再以臣道的標準要求臣子。今日謂之憲政。【儒家思想先進吧!】
下面對儒家思想詳盡解析。
一、祖先崇拜。
與西方文化崇拜上帝完全不同。中國人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包括中華民族的祖先三皇五帝,堯舜禹湯。以及本宗族的祖先。
二、親親之愛。
儒家的道德核心是親親之愛:父母有慈、兒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義,兄長有愛、弟妹有敬。此為私德。
此外還有公德:見利思義,君子救急不救貧。與人方便,遵守公序良俗。
三、憲政。
儒家主張以禮法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而人民卻擁有廣泛的自由——禮不下庶人。今日謂之憲政。(噴子們批我之前,請先讀一讀《左傳》。對儒家思想有了深入研究,請再發言。
四、法治。
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孔子提出的疑罪從無,利于被告的無罪推定論。比古羅馬領先了五百年。并且儒家的法治思想更加系統和完整——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
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鳩,也不是古希臘羅馬的某位先賢。而是圣人孔子。
五、言論自由。
《左傳》中,有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
子產執政后,國人在農閑時,常聚集在鄉校謗子產之政。有人建議毀掉鄉校。子產認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應放開言論。對于人民的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孔子聞后,盛贊子產大仁。
六、民主。
儒家的最終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鰥寡孤獨皆有所養。世界大同。
七、世界觀。
宇宙并非上帝創造,而是由自然法則和客觀規律產生。孔子謂之: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其他。
【第1句】: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很多人黑孔子,說孔子提倡以德報怨。詆毀自己祖宗之人,真是下水道的臭蟲。)
【第2句】:鬼神觀。敬鬼神而遠之。人死為鬼,圣賢死為神。神沒有創造人,反而是人創造了神。
【第3句】:對于不同文化思想的態度:求同存異。
綜上所述,正因為儒家文化如此文明先進。摩尼教創始人摩尼才說:‘除了兩只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和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希臘人外,其他民族都是瞎子。’偉大的先知默罕默德也認為,真正的智慧在中國。
附錄一:儒家思想源自周禮,周公制禮。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是孔子。但儒家思想的鼻祖,卻是周公。
附錄二:中國歷史上,最接近儒家思想和民主憲政的時期有二:周王朝和北洋政府。秦朝以后,最接近法家思想,最為專制獨裁,社會最為倒退的,漢武帝和明清時期。
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是否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落伍淪為糟粕
問: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是否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落伍為糟粕?
應地瓜水手友的相邀,我回答是: 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落伍為糟粕!
諸子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管子、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這些學術思想至今為我們學習和發揚。
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學術流派的代表家。諸子百家是后世對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的總稱。春秋后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陰陽家等不同學派,而至戰國中期,許多學派紛呈,眾多學說豐富多彩,為中國文化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中國術語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或百家爭鳴時期。這些學派不正是在提倡的中國文化的傳承和光大發揚么?
由此可見,不僅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落伍為糟粕,相反將得到更好地傳承,更好地光大發揚!當然,這些學術思想等如今已是幾千年了,我知識淺薄,不能回答諸子百家中的偏差抑或與現實不相協調的部分作出建議和改進!僅屬個人見解,如有不同看法,可予駁斥,我應誠懇接受!謝謝!
(圖自網絡提問)(后兩圖自網絡!謝謝!友們天添快樂!友們幸福永遠!)
漢朝建立后,先秦諸子百家怎么突然沒記載了?還有傳承嗎
謝邀!這個話題估計很多人和題主都有一樣的疑惑,抽點時間就我所了解的歷史簡單講一講。不盡不實,敬請斧正。
一、先秦諸子百家產生的歷史環境
我們一般將秦朝統一之前歷史時期稱為先秦,這個時期包括從三皇五帝到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代將近兩千年的時間,直到戰國時期才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學繁榮“諸子百家爭鳴”。
其實我們稍加注意不難發現,先秦時期的文學表現形式比較單一,流傳后世的文獻資料也較少。除了具體成書時間不明的《山海經》(戰國初期至漢代初期)、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之外,大多數是以歷史散文的方式呈現。比如記言史料《尚書》、魯國編年史《春秋》、《左傳》、國別史《國語》等歷史散文。余下的就是展現諸子百家思想的各種記言記事說理散文,比如展現儒家思想的《論語》、《孟子》、道家的《老子》《莊子》,還有縱橫家的《戰國策》、繼承孔儒,主張性惡論的《荀子》、主張尚賢尚同的《墨子》、主張以法治國的《韓非子》等。而這些諸子百家的出現,客觀上是源于戰國時期的政治混亂。
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烽煙四起,不同階層的代表紛紛發聲,對社會變革、推動大一統發表自己的見解主張。“百家”表明當時思想家較多,但也是一種夸張的說法。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告子、楊子、公孫龍子、惠子、孫武、孫臏、張儀、蘇秦、田駢、慎子、尹文、鄒衍、呂不韋等。而現在我們所看到關乎諸子的文獻作品,除少數部分,大多數是后人輯錄補遺,而非本人親撰。
二、諸子百家的發展演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中原,結束從東周開始長達五百余年的春秋戰國亂局,建立全新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這位政治上雄韜偉略的千古一帝卻沒有能給文學創作者帶來蓬勃發展的沃土,相反,因為秦王朝推行極端的文化專制政策,文學創造在短暫的繁榮之后遭遇了歷史上第一次寒冬。“焚書坑儒”雖有待考證,但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秦朝遺留的文學作品屈指可數,甚至在當時能算得上文人的大概就只有丞相李斯一人。就連呂不韋的《呂氏春秋》成書時間都是在戰國末年。
除了國家統治需求而采取的文化政策外,諸子百家還走上了融合之路。比如《呂氏春秋》就是雜取各家為己所用,改造道家、儒家、陰陽家各家學說發展出獨有的理論體系,也體現出了百家思想由分到合的融合、統一趨勢。這一趨勢在西漢著作《淮南子》中得出了充分體現。
三、諸子百家的融合、消亡
元光三年,漢武帝下詔求賢良文學言治國大要,西漢大儒董仲舒連上三篇《舉賢良對策》,從政治上提出獨尊儒術,抑黜百家的學說和春秋一統的理論,這三篇政論散文對封建社會的政治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客觀上促使了“百家”加快了融合、消亡的腳步。
從西漢時期開始,文學形式更加多樣化,辭賦、散文、樂府、古詩紛紛呈現,在武帝時期文學創造進入第二次繁榮期。歷史總是推陳出新,在和平發展的年代,諸子百家的理論已經不適合新的社會形態。逐漸消亡、被掃納進歷史的故紙堆,似乎是曾經風光的諸子們唯一的結局。
總之,作為事實的映射,百家思想和天下格局都遵循同一個自然規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如果您感興趣,歡迎關注頭條號!私信“諸子”贈送諸子百家全部文獻資料!
如果給先秦的諸子百家的人物排個名,你覺得應該怎么排?請簡略說出理由
我是這么排的。
第一、商鞅排第一,可謂之法圣。為什么,聽我說完你就恍然大悟了。
商鞅是被統治者和貴族文人嚴重貶低地位的一個人。原因很簡單,因為商鞅那一套,首先損害的就是貴族和上層社會那群人的特權利益。商鞅哪里是法家,商鞅施行的是法制。當年的秦國貴族有多恨他,商鞅就有多偉大。如果沒有動貴族、王親們的利益,沒有將貴族王親一并納入法制管理之下,那些人又何必恨他,又何必在其死后還要泄憤車裂他。
我們今天有些人說商鞅不好,其實是做了貴族文人們的鸚鵡。中國歷史最悲催的就是,有部分歷史是黑白顛倒的,是用貴族利益的角度書寫的。比如都說暴秦如何如何,可是暴秦為何強大?不就是因為暴秦施行軍功、功勞封賞制度,給了底層人機會,把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都調動起來了。軍士們甚至身上掛著敵人首級去沖殺,因為拿到敵人首級就能封賞。而別的諸侯國,出生時什么樣,你就什么樣,自然就不賣力了。秦國要保證制度能進行下去,必須施行強有力的、將貴族也納入制度管理之下的法制,否則弄虛作假、貴族把持封賞、把持一切,那制度就白建立了。
秦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引入了競爭、施行了法制。保證了每個人奮斗是有意義的。后世帝制最大的問題在于只學了秦制的帝制和郡縣制,而不學秦法制。沒有法制規范的競爭其實是個悲劇。后世的問題就是因為這個漏洞造成的。沒有法制規范,于是不擇手段,把人的惡性都釋放出來了。如果有法制,后世不需要使用外戚、宦官來平衡朝中勢力,司馬炎不需要搞分封造成五胡亂華、宋朝不需要弱兵,明朝不需要東廠錦衣衛。
如果秦朝能存在一百年以上,那秦法制定會深入人心。后世就不會那么悲催了。很可惜,中華文明的一個高峰,就那么失去了。
第二、老子。
老子的偉大,那一部《道德經》足夠詮釋了。他的人格、道德、智慧、知識全在那五千言里了。這部書今天都值得細細研究解讀,其中哲學、社會學道理真的是開卷有益。
第三、墨子。
墨家學說并不是完全由墨子一人發明的,其實春秋諸子大部分也都有歷史傳承。墨家是夏禮。墨子也是一個人格道德很高的圣人,墨家學說也是最具有現代思維的一個學說。今天的博愛、大愛、和平、維和部隊、信仰、公益組織、秩序、紀律,在墨家里都有。而且墨子還是一個工科男,如果墨家不沒落,后世工匠地位一定會很高。
第四、孔子。
孔子是有一些看不起底層人,是有一些問題思維。但總地說《論語》可讀性很強,孔子至理名言也是最多的。孔儒的問題其實是無意間造成的,人脈潛規則文化,他貢獻了人脈邏輯,但潛規則是制度漏洞、無法制造成的。至于奴性,我覺得那是最不嚴重的問題。
第五、孟子。
孟子比起他的前人孔子,道德水平有提升。孟子那一段,君為輕,社稷次之,民為重。已經足夠讓他列入排名了。
《秦時明月》中諸子百家中誰占主導地位
說到主導的應該是儒家,戰國時期 群雄逐鹿 諸子百家 左右勝局。
在秦時里出現的諸子百家有,
墨家:天下皆白 唯我獨黑 非攻墨門 兼愛平生
陰陽家:靈衣玉佩 一陰一陽 羅生堂下 秋蘭長生
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法家:天地之法 執行不怠 依法治國
道家:大道無為 道法自然
名家:張三先生 你怎么看 (玲瓏大媽對張良)
縱橫家:蒼生涂涂 天下繚繚 諸子百家 唯我縱橫
農家:地澤萬物 神農不死 王侯將相 寧有種乎
每個學術派都有著自己的思想,每個人也都遵循著這個規矩。
但是在秦時明月中嬴政最認同的學術派只有 儒家 法家。在天行九歌中一見如故的韓非和嬴政討論如何整理一個國家時,都是說到 儒之教化 法之天下。韓非和嬴政雖是敵對關系,但他倆又是理想上的摯友,都有著宏大的目標 ,也只有他倆最懂對方。
所以在秦時明月中,嬴政統一天下后,沿用的則是 儒之教化 法之天下的思想,然而其他學術派就顯得可有可無了,你只要不造反 你就可以繼續你的傳授,但如果說有一點點造反的行為,那 對不起 直接圍剿清除。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縱橫家鬼谷傳人蓋聶 反叛帝國,直接派人追殺 ,墨家收留帝國要犯蓋聶,也直接被貼上了剿滅的標簽。農家本無反意,但偏偏它具備了反叛的條件,所以直接圍剿。
雖然嬴政焚書坑儒但也只是為了更好的統一,傳授文化而已。嬴政認同儒家所以才沒把儒家鏟除掉,反觀其他學術派就都沒有儒家發展的繁榮,只能認同嬴政,一旦反對則是被徹底清除掉。就現在而言最昌盛的是儒家,發展空間很大,而其他學術派根本不敢發展,一旦發展就容易被按上反叛的罪名被清除掉。
我是鎏謀,歡迎下方留言,一起探討。